此外還在深圳、珠海、汕頭等地建立多家聯營公司,都由廣州鋼鐵廠控股經營。近年來加強橫向經濟聯合,這類企業逐漸增多,有的是以資金、技術為聯係紐帶的企業。廣鋼實行中外合資後,進一步吸引了外商投資合作,已成立7家中外合資企業,其中粵港氣體有限公司是與香港氧氣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食享電器廠有限公司是與港商、台商三方合建的。自辦的廣鋼經濟開發區現已吸收了合資合作工廠,即彎管廠、乙炔瓶裝氣體廠、服裝廠、工藝美術廠、建材加工廠,有的已經開工,有的正在籌建。以產品、市場為聯係紐帶的出口業務,如廣鋼石灰粉出口,直接運銷香港,此項長期合作協議已生效並開始實施。
合資後,企業自主經營權進一步得到落實,實現了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組織生產經營,實現了以鋼鐵為主、多種經營、工貿結合。對內部單位,區別主體、輔助、二級公司和子公司,分別推行了內向、外向、雙向、完全四種模擬法人管理承包辦法,調動了各單位的積極性。在鋼鐵主體增產的同時,非鋼鐵業務也得到蓬勃發展。
實踐證明,中外合資成立廣州鋼鐵有限公司的決策是成功的,實行中外合資後,廣州鋼鐵廠實際上由原來的國有承包製企業,演變為以全民所有製為主,包括集體、外資、鄉鎮、個體等多種經濟成分的法人股份聯合體。實現企業組織機製的這一變革,對廣州鋼鐵廠按照企業戰略目標多元化發展,提高企業“經營彈性”,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具有突破性的戰略意義。中外合資及與此相關的觀念、體製、技術的改革,切實地為解決技改資金不足、國有老企業負擔過重及規模經濟效益低下這三大難題開拓了新路。
三、廣鋼長期戰略目標的確定
當前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廣州鋼鐵廠提出“再造廣鋼優勢”的戰略口號,研究並確立了企業改革與發展的一個長期戰略目標,就是要把廣鋼辦成以鋼鐵為主,實行“三跨兩結合”(即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工貿結合、國內與國際市場結合)經營,多產業、多功能、多層次的外向型企業集團。在這個戰略目標導向和推動下,企業開始實現適應市場經濟的多方麵轉型,大為增強了企業活力和國內市場競爭力。
首先是企業運行機製由計劃經濟為主的生產型轉變為市場經濟為導向的經營型,並做到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增強了企業經營彈性。目前,廣鋼已基本上按市場導向自主組織經營,除占廣東省生產總量約2/5的鋼材等主體產品外,還生產多種化工產品、氣體產品、石灰、耐火材料、鑄件及工藝美術品、禮品、服裝等。另外,還經營對外物資經銷、運輸、儲運、機電安裝、自動化工程及房地產業、交通旅遊業、飲食、商業等。
其次是企業體製結構由單一國有製和單廠製的企業,發展成為以國有製為主,兼有集體、外資、鄉鎮等多種經濟成分的法人股份聯合體,即多元化的企業集團。目前,廣鋼集團構架內,有緊密層企業22家,半緊密層企業11家,還有一批鬆散層企業。最大的緊密層企業為已達到大二型鋼鐵企業規模的中外合資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另有7家在香港、澳門、泰國、法國分別成立的合資公司;集團成員企業中與市縣鎮鄉聯營的公司約占三分之一。
三是企業經營方向由單純國內市場轉變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廣鋼產品已出口港、澳、台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年創外彙能力達1000萬美元以上;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連年被評為全國十大外商投資高營業額企業之一。鋼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耗、勞動生產率等多項指標居全國同類企業先進地位,企業經濟效益持續增高。1992年全廣州鋼鐵廠範圍內的企業共創銷售收入12.7億元,其中非鋼鐵產品收入達1.8億元,占創利稅總額18006萬元,其中非鋼鐵產品創利稅總額3601萬元,占20%。1993年鋼產量突破60萬噸,達到61.15萬噸,實現銷售額23.43億元,利稅達38億元以上。按1992年度銷售額比較,在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中名列第114位(比1991年度提前44位、其中在廣東最大工業企業中占居第9位。此外,廣鋼還是廣州市選定的20個重點培植的財源大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