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複旦附中的兩年半的學習生涯是女兒處在學習的顛峰階段。我所以這麼說的理由是,在數學上,她繼續保持優勢。在化學上,她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在初中時,她在化學上是默默無聞的。而在複旦附中,她的化學卻是一鳴驚人。還是在複旦附中,女兒在物理上也取得了突破,榮獲上海市高中基礎物理知識競賽三等獎。而在市西中學讀初三時,她隻獲得了初三物理競賽的鼓勵獎。
競賽是智力的比賽。比智力不僅僅是比聰明,還比教育,還比自身的努力。我們家三代人就是這道理的明證。我媽媽記憶力極強,聰明但沒受教育,沒文化,故而智力比賽肯定不行。我記憶力好,聰明,受到好的教育(父母一心一意地培養我),但小時候淘氣,不接受教育,故智力競賽也不行。(記得在初中和高中時都參加過數學競賽,但都殺羽而歸。)女兒,記憶力好,聰明,從小享有好的教育,(在國內,從幼兒園起到碩士研究生為止,上的都是響當當的學校。)因故在智力競賽中大放異彩。盡管,我是她的爸爸,但我還是要客觀地說,她自身的努力不夠。否則,她還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複旦附中理科班招生考試後的第三天,即在1992年5月4日,我們就收到了複旦附中理科班的正式錄取通知書。
大約在五月下旬,複旦附中就開始上課了。那時,上海各中學還在上課。最大的問題是,理科班學生的初中母校還沒答應放人,你就搭著箭硬上弓了。人家學校放暑假了,複旦附中接著上課半個月左右,一口氣上到7月中旬才開始放暑假。開學前還要進行軍訓。女兒正式的暑假才一個月左右。短得可憐。我就此停了自己給她自學的數學。在女兒一個月多一點的暑假裏,我們專主攻英文、。我深知,語言是一門每個人都喜聞樂見,須臾不能離卻,但又深不可測的學問。
如果,在看了這本書第一篇育兒經的第二章後,有人認為,在對女兒進行早期教育和教育上,我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主要地放在開發女兒的數學能力,即邏輯思維能力上。其實,他們的認為是對錯都有,而且主要是錯的。在去美國留學前,我對女兒的早期教育是單一的邏輯思維能力開發。這是他們認為中對的地方。
在女兒到美國陪讀於我時,我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主要地放在開發女兒的語言能力,即形象思維能力上。等到回國後,自從女兒在初二時榮獲上海市初二數學競賽二等獎,鑒於女兒不用功的學習態度和她在數學競賽中得獎的成績,以及自己的學習經曆,使我完全信任我國的數學教育水平,徹底停止了對女兒的數學輔導。而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主要地放在培養女兒的美英語言能力,即形象思維能力上。這就是他們認識中主要錯誤。也可以說,他們所以有這樣的錯誤認識是因為我和他們有不同的培養人的目標。他們的目標是培養單語人,即隻有一種語言是其母語的人,在把用母語說的一句話意譯成在另一種語言中有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話時,有時可以興口說來,但,往往在更多更複雜的情況下,單語人常常需要經過反複的斟酌和思考,才能做到這一點。我的目標是培養出雙語人。即有兩種母語的人。雙語人可以隨口把用一種母語說的一句話意譯成在另一種母語中有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話。即使在更多更複雜的情況下,雙語人常常不需要經過反複的斟酌和思考,就能做到這一點。
從市西中學開始。,在每個假期裏,女兒都要自學一本比她下一學期上的數學教科書深的數學書。作為鼓勵,每年暑假我們帶她外出旅遊一次。
利用進入複旦附中理科班後的第一個暑假,我還抓了她的物理。道理是,複旦附中招收的是上海市初中物理和化學競賽的獲獎者。
進入複旦附中理科班後,由於時間不夠還是別的原因,旅遊也無疾而終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美國人所說的,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複旦附中的牌子不是靠牛皮吹出來的,而是靠全體師生員工胼手胝足拚搏出來的。
1992年8月20日,女兒在複旦附中參加軍訓
複旦附中雷厲風行,利用暑假正式上課。這課一直上到1992年7月中旬才結束。一口氣上了一個半月。別的學校已經開始放假,可複旦附中理科班的課還上得方興未艾呢!
在7月中旬複旦附中理科班第一次上課結束時,學校還通知學生在1992年8月20日帶好帳子和鋪蓋,於早晨八點到複旦附中參加軍訓的通知、。
我們是中國人。在1992年,在中國,所有的人都屬於單位。如果一個單位不要你了,則意味著所有的單位都不要你了。因此,雖說是通知,但和軍令沒什麼區別。我們在1992年8月20日早晨八點前到達複旦附中報到的。
軍訓一共才八天。還有一點也是清楚的。理科班一年級時的班主任是一個姓Q的女老師,她是教他們數學的,畢業於格致中學和複旦大學數學係,是複旦大學工農兵大學生。開學時,理科班學生大約46名。其中,女同學為6名。(在軍訓期間,又增加了一名Ch姓女同學。進入過理科班的女同學前後共有9名。在1995年2月畢業時,理科班的女生才三名。)
書香門第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一句中國老幼婦孺都知道的話。是人們從中國幾千年的傳統中提煉出來的話。因此,書香門第成為中國人對一個人的出身的褒獎。在填寫自己的履曆表時,在出身欄裏,我填寫工人。但是,我自己的學曆把我定為知識分子。我女兒在填寫她的履曆表時,在出身欄裏,她填寫知識分子。也就是說,她出身於書香門第。
無論是交友還是攀親,中國人曆來講究門當戶對。對此,我既反對又讚成,我不表示意見。我反對的理由是英雄不問出路。我讚成的理由是門當戶對有其合理的地方。譬如,生活習慣;譬如,經濟條件;譬如,遺傳因素;譬如,比較重視教育;譬如,……
總之,在中國話裏,書香門第是一種褒獎,而不是一種貶義。如果你過去問我,出身書香門第有什麼好的地方?我可能說出一大串來。譬如,對養成讀書習慣的言傳身教;譬如,無形的讀書氣氛;譬如,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譬如,孩子比較聰明;譬如,……但是,如果你現在問我,出身書香門第有什麼好的地方?我最少也得加上怎樣讀書這一條。這是我從幫女兒掌握物理知識時知道這一點的。
從幼兒園的早期教育開始,我用心算訓練她的邏輯思維能力,利用我奮鬥成功和美國有利的英文聽說環境,在她當學年齡學習語言的有利時期,女兒遠赴美國學習英文,到在市西中學讀初二和初三時分別獲得上海市初二數學競賽二等獎和全國初中數學聯合競賽一等獎的過程,我化了八年的時間了解女兒的智力,不可為謂不長吧!
我自己已經對女兒的智力沒太多疑問了。但正象有人所說的那樣,無論是上海市初二數學競賽還是全國初中數學聯合競賽都隻有一次,難以排除僥幸的可能。我決定等到女兒考大學時再說。
自從她進入複旦附中理科班,我也及時地調整了對她的教育方法。首先,我就此停了自己給她自學的數學。其次,對她不懂的地方,我采取點到為止的方法。在她考入複旦附中理科班的第一個暑假,我幫她提高物理知識時,我就是這麼做的。
我說,在物理中,牛頓力學是一切的基礎。而牛頓第二的定律是牛頓力學中的重點,它又可以非常簡潔明了地用公式F=MA來表示。這是小學就會的乘法運算,是相當簡單的。但是,這並不說明你能用牛頓第二定律f=ma解決要求解決的問題。因為你還不知道什麼和多少物體將以相同的加速度運動,和什麼力量及多大的力量將使得多少物體以相同的加速度在什麼方向上運動?因此薄薄的三、四頁紙的力的分解及合成成為求出作用在以相同的加速度、在同一方向運動的物體上的合力和分力的關鍵。正是在輔導女兒物理時告知她,牛頓力學的重點是力的分解和合成這個認識,女兒在1992年9月,即進入複旦附中後第一次參加上海市高中基礎物理知識競賽,就榮獲三等獎。
這就是我認識到的書香門第的好的地方。特別是最後這一點,即唯有讀過書的人才知道怎樣讀書和讀好書。這是從我的切身體會得出的,是我特地告訴你的。
女兒從此踏上競賽獲獎的路
一九九二年九月一日,是女兒進入複旦附中後正式上課的第一天。一個多星期後,是女兒進入複旦附中後參加的第一個競賽,也是女兒第二次參加的除了數學和英文外的競賽--上海市高中基礎物理知識競賽,並榮獲三等獎。這是他們班級很多以初中物理競賽獲獎者的身份進入複旦附中的同學夢寐以求,但沒有得到的榮譽。
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女兒從此踏上競賽獲獎的路。當女兒頻頻獲獎時,也是我和妻子得意的時間。現在想來,我們那時可能是自私的,因為那時我們沒有顧及女兒自己的感受。
Y老師是個好老師
1993年5月2日,那時離複旦附中在5月下旬上課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女兒參加1993年上海市高一“新星杯“化學競賽,榮獲二等獎。我家從來不為得獎者慶功。那時,她還小,我就告訴女兒,小孩子讀書好是應該的。小孩子讀書不好是不可原諒的。家裏的事情,有大人頂了去。小孩子多幸福啊!小孩子隻要管學習就可以了。
女兒是一懂事的孩子。她不是那種要反複教育的人。說過一遍就夠了。有關競賽的事情,隻要她自已能夠解決的就自已解決了,回家說也不說這事。女兒參加化學競賽的事就是這樣。在初中時,物理和化學不是她的強項。她的物理和化學的成績不像她的數學成績那麼好。我連她是在什麼時間喜歡上化學的都不知道。現在想來,我這個爸爸真有些失職了。
隻是斷斷續續地聽女兒說,她們的化學Y老師為人師表。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化學實驗室每天都對同學開放。在6.4事件期間,公交車停開,Y老師每天從居住地虹橋鎮步行到學校給學生上課。Y老師是從複旦大學化學係的學生。沒有結過婚。身體單薄,不太好。這就是我聽女兒說的有關Y老師的全部信息。但是,那時,在我的印象裏,Y老師僅僅是女兒的好的化學老師而已。從來沒有想到他後來用他的人格魅力成為我女兒選擇生物化學的指路人。而現在想來,一切都是那樣的天衣無縫,和自然玉成。
這可能就是做老師的魅力所在。我不也是把教師工作視為神聖?我不也是認為是初中的王家藩老師改變了我的一生?
1993年8月:參加《菓珍杯》杯少年英語朗誦大賽,榮獲優勝獎
這是一次由上海市共青團委員會和上海天美食品有限公司組織的少年英語朗誦大賽。英語朗誦對聽說英語總是有好處的。我們的目的僅此而已。至於,參加競賽能獲得什麼獎不是我們的目標。雖然,我們是沒有設定獲獎的目標。但是。不知是天美食品有限公司的《菓珍杯》還是上海市《凱樂特杯》最終頒發的塑料照相機獎品至今還在提醒我們女兒的競賽得獎經曆。覺得,優勝獎也是對我們英語聽說能力的一種肯定。特此,我們把這個優勝獎也放在她的簡曆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