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紀實文學(13)(3 / 3)

同川地區自古就是優質酥梨的主要產地,可是近年來,由於市場銷路不暢,這些優質酥梨無法實現它的商品價值。少數有本事的人家,北上南下全國跑,倒騰酥梨發了家。大多數農戶隻能低價賣給前來收購的水果販子,忍受壓級壓價的不平等交易,還得感謝人家來收購。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隻能眼睜睜看著酥梨爛掉……

2009年4月的一個下午,站在春陽燦爛的東社街上,他指著遠處山坡上含苞待放的梨樹林,心情沉重地說:“沿這條公路上去,前30公裏後30公裏,都是酥梨產區。去年同川酥梨豐收,三毛錢一斤都賣不出去,兩萬多戶梨農夙夜憂歎,眼巴巴地看著成堆的酥梨爛掉,換不到一分錢。”

“同川要致富,就要先做好酥梨的深加工!”他說。

根據國家倡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他聯係幾十戶人家成立起農民專業合作社,並被推舉為負責人。然後,以合作社為基礎,啟動建設同川利民果汁廠的步伐。

建廠指揮部成立了,為了節省開支,他們租住在東社鎮水委會1958年修的6間爛窯洞裏。梨販子們取笑他,個別退休幹部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也背地裏嘲笑他,說他的指揮部是個“三爛指揮部”。何謂“三爛指揮部”呢?原來這幾孔爛窯洞,是一個叫蘭錫田的人修的,而樊存偉得過腦出血,現在當個經理又沒錢,人家就叫他“爛經理”。就這樣,蘭(爛)錫田修的爛窯洞,住進來一個爛經理,“三爛指揮部”就在不懷好意的人之間傳來傳去。

由於沒錢,他出行靠走路,出遠門坐火車,到市縣坐公交,在當地坐“麵的”、三輪車,還坐過拉糞的車,有人挖苦他說,“堂堂的縣委書記、總經理,坐拉糞車,丟人現眼也不嫌羞!”

他不管這些冷嘲熱諷,在一處荒蕪的崖頭上,他帶領群眾劈開山頭,平整出建廠的土地。2009年4月14日,奠基儀式就在剛剛平整出來的土地上舉行。聞訊趕來的群眾站在會場上聽他講話,他說——

“有一個老領導送我兩句話,說人過七十古來稀,七十創業更可敬。原平市的老書記對我說,老樊呀,你幹這事是給同川八萬人民造福的好事呀!但是,五味俱全少不了鹽,千言萬語少不了錢!項目立上了,錢難找啊!我說,人過七十不能睡,一氣幹到閉了氣!開完會我就去找錢(招商引資)!”

可是找錢並不像開會這樣容易,因為沒有錢按照“潛規則”行事,他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依然兩手空空。一個主管領導曾經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他說:“老樊呀,人家跑項目、要資金,都是用死錢換活錢,拿小錢套大錢,你就光拿著兩條腿死跑啊?”

他說:“用死錢換活錢我沒有死錢(存款或固定資產),拿小錢套大錢我拿不出小錢(活動經費),我隻有工資還要靠它生活,不拿兩條腿死跑還有啥辦法?”

沒有錢,廠子還建不建?大家心裏沒底了。

有人說,等等看,國家要是扶持咱,咱就建。國家要不給錢,咱就不建。

也有人說,不能光等國家,國家有國家的事情,國家的大事情都管不完,哪有精力管我們這些小事情?還是靠我們自己吧!

樊存偉說,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先把廠房車間建起來再說!

於是,他帶領大家,打了一個建廠的“三大戰役”!

關於“三大戰役”的說法,樊存偉和他的同事們是有爭議的。同事們說的是“四大戰役”,包括劈山崖平土地。樊存偉說那不算,應該從奠基禮算起,應該是“三大戰役”,並且還總結出來“三條體會”。

根據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中國幹部網、以《中華人物》雜誌、《中國幹部》雜誌、《中華風采》雜誌、《山西日報》、《忻州日報》等媒體上的報道,我們陸續還原出關於建廠“三大戰役”的大致經過——

第一個戰役是唱大戲,奠基禮,主題是統一群眾的思想。他專門請來群眾喜歡的北路棒子劇團,唱了幾天大戲。每次開演之前,他都給群眾做半小時的思想工作。他講話生動形象,群眾一邊聽一邊拍巴掌,說他講的比電視上那些領導講的好聽,又提氣又鼓勁。半小時到了,群眾還讓他講,他說,不行,說好的隻講半個小時,哪能不守信用?準時開戲!於是乎,一片鑼鼓喧天,絲管悠悠,北路梆子開演啦!

通過唱大戲,統一了群眾思想。戲唱完了,群眾還覺得不過癮,還想聽他每天半小時的講話。他們說,老縣長真不愧是毛主席教導的老幹部,老作風沒有丟,群眾工作做得好。我們已經有十幾年沒有參加過這樣的群眾大會了。你看現在的幹部,有幾個願意在風吹土揚的露天場裏和窮(群)眾拉家常,給窮(群)眾做工作?任甚事情,都是個命令。今天一個命令,明天一個命令。上麵有命令,下麵也有命令。命令來命令去,到咱老百姓這裏屁都不頂一個!誰也不指靠你養,憑什麼聽你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