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古今小說》)插圖,現存有蘇州馮夢龍天許齋刊本、衍慶堂刊本(也在蘇州)。
《警世通言》插圖,現存有蘇州衍慶堂刊本、三桂堂刊本,前述江浙名工劉素明刻。
此插圖畫風簡練,畫麵開闊,分近景、中景、遠景三層,層次分明,大量空白穿插其間,虛實對比,疏密相間,形成節奏變化,很像元四家倪雲林(太湖無錫)山水畫構圖。
《醒世恒言》插圖,現存有金閶(蘇州)葉敬池刊本。蘇州刻工郭卓然(安徽旌德人)刻。葉敬池還出版過《石點頭》和前述《新列國誌》,郭卓然還刻過《西樓夢》和前述《西遊記》,都屬明末蘇州插圖。
總之《三言》插圖采用俯瞰構圖,人小景大,人物生動,景物簡潔,描繪細致,柔和生動,三教九流,世態炎涼,都一一畢現於畫上,充滿著市井風情,畫風與前述《金瓶梅》插圖相似,都是典型的明末蘇州插圖。
《二拍》,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集,都是明人擬話本短篇小說,明末淩蒙初編撰,每本40回,共有80回,與上述《三言》一樣,大多取材於筆記小說、民間傳說等,也體現了明末新興的市民意識,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統《三言》是《喻世明言》(《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種話本、擬話本(白話短篇小說)集的合集,馮夢龍編撰,每集40篇,共收白話短篇小說120篇。
《喻世明言》(《古今小說》),多為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題材多來自民間,也有根據曆史故事和前人小說改編、改寫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市民生活,有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殘暴腐敗。刊於天啟元年(1621年)。
《警世通言》,有些是宋元舊作,有些是明人擬作,大致參半。反映了明末市民生活,揭露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和罪惡。此外還有一些描寫愛情的小說。刊於天啟4年(1624年)。
《醒世恒言》,除少數宋元舊作外,大多是明人擬作,也批判了明末社會黑暗現實,歌頌了市民階級的真摯愛情。刊於天啟7年(1627年)。
《三言》作者馮夢龍,是明末長洲(蘇州)人,是中國著名文學家,尤其是在小說、戲曲等市民文學領域有偉大的建樹,他博學多才,有反封建禮教傾向,晚年還參加過抗清活動。他還是位出版家,其書坊墨憨齋(天許齋)出版過他寫的《三言》及前述《平妖傳》、《新列國誌》,此外還有戲曲圖書,大多附有精美插圖,是典型的明末蘇州插圖藝術。
《三言》插圖,3本插圖畫風相似,都屬明末蘇州插圖。都在日本。一回畫兩圖,120回240圖(現存不到240圖),可惜畫家都沒有留下姓名。
《喻世明言》(《古今小說》)插圖,現存有蘇州馮夢龍天許齋刊本、衍慶堂刊本(也在蘇州)。
《警世通言》插圖,現存有蘇州衍慶堂刊本、三桂堂刊本,前述江浙名工劉素明刻。
此插圖畫風簡練,畫麵開闊,分近景、中景、遠景三層,層次分明,大量空白穿插其間,虛實對比,疏密相間,形成節奏變化,很像元四家倪雲林(太湖無錫)山水畫構圖。
《醒世恒言》插圖,現存有金閶(蘇州)葉敬池刊本。蘇州刻工郭卓然(安徽旌德人)刻。葉敬池還出版過《石點頭》和前述《新列國誌》,郭卓然還刻過《西樓夢》和前述《西遊記》,都屬明末蘇州插圖。
總之《三言》插圖采用俯瞰構圖,人小景大,人物生動,景物簡潔,描繪細致,柔和生動,三教九流,世態炎涼,都一一畢現於畫上,充滿著市井風情,畫風與前述《金瓶梅》插圖相似,都是典型的明末蘇州插圖。
《二拍》,是《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集,都是明人擬話本短篇小說,明末淩蒙初編撰,每本40回,共有80回,與上述《三言》一樣,大多取材於筆記小說、民間傳說等,也體現了明末新興的市民意識,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荒淫無恥,同時也歌頌了人民群眾的真摯愛情。作者淩蒙初是明末吳興(湖州)人,也是位出版家,編撰、出版過不少戲曲圖書,世稱“淩刻本”。
《二拍》插圖,現存有明末崇禎(一是1628年,一是1633年)蘇州安少雲尚友堂刊本,是典型的明末蘇州插圖,都在日本。此插圖一回兩圖,80回160圖(現存134圖),也是個大工程,而且畫得很精彩,可惜畫家劉崟名不見經傳。刻工是蘇州劉君裕,他還刻過前述明末蘇州刊本《水滸傳》(楊定見本)、《西遊記》、《列國誌傳》等插圖,都屬明末蘇州插圖中的精品。這本《二拍》插圖畫風與上述《三言》插圖相似,二者都是構圖采用鳥瞰式,場麵開闊,人物傳神,情節生動,生活氣息很濃,景物如畫(風景如山水,建築像界畫),不僅烘托情節,而且還有意境,顯示出明末蘇州畫風。二者不僅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而且還有很高的曆史價值,是我們今天研究當時社會生活情況的可靠的形象資料。
三言二拍插圖直接影響了杭州《型世言》、《西湖二集》插圖。《型世言》又稱《三刻拍案驚奇》,其插圖也學習上述《三言》、《二拍》插圖,但不及《三言》、《二拍》
插圖,似在《三言》、《二拍》插圖的基礎上,更加簡化概括,畫麵空曠疏朗,但細節不細,顯得有些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