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詩歌(5)(2 / 3)

《今古奇觀》,明人擬話本短篇小說選集,姑蘇抱甕老人輯,馮夢龍手定,都是蘇州人,40篇,選自上述《三言》、《二拍》,都是明代新作,可見蘇州人比較現實,不厚古薄今。《今古奇觀》插圖有兩種,一為月光版(寶瀚樓刊本),40篇40圖;一為二層樓版,一圖(豎幅)兩幅(橫幅),共80幅。這兩種版式都是明末蘇州插圖的新樣式。明末蘇州月光版插圖可能受到萬曆徽州墨譜中的圓形畫麵影響;二層樓版插圖中有些抄襲上述《三言》、《二拍》插圖,說明了明末商品經濟發展,盜版頻繁。

《石點頭》,別題《五續今古奇觀》,也是明人擬話本短篇小說,也是馮夢龍作序,說生公在蘇州虎丘說法,令頑石點頭,此書一方麵勸人行善,同時也揭露社會黑暗。

崇禎蘇州葉敬池刊本月光版插圖,屬明末蘇州插圖,14篇14圖,生動傳神,生活氣息很濃。

《清夜鍾》,明人擬話本短篇小說集,屬明末諷世小說,作者不明,原書16回,殘存10回,現存有明末崇禎刊本。小說反映了明末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官兵劫掠,世風險惡,揭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殘暴貪婪,振聾發聵,如同《清夜鍾》。全書結構完整,行文簡潔流暢,描寫生動細致。

《清夜鍾》插圖,充分體現了小說的內容和風格,采用俯瞰構圖,畫麵開闊,景物疏朗,人物傳神,情節生動,寥寥數筆,躍然紙上,有個性,有細節,生活氣息很濃,整個看上去,寫實生動,如臨其境。畫麵上建築用直線支撐,人物顧盼,山石樹木,用曲線描繪,曲線穿插於直線之中,互相襯托,相得益彰。此插圖的刻工是明末蘇州刻工劉啟先(徽州人),他還刻過前述明末蘇州插圖雙璧《水滸傳》

和《金瓶梅》插圖,都屬明末蘇州插圖,都是中國古代插圖藝術傑作。此插圖生動簡練,非常成熟,畫風也與《金瓶梅》插圖相似,也是明末蘇州插圖中的精品。

《鼓掌絕塵》,明代中篇小說集,屬明末諷世小說,作者“古吳金木散人”,可能是明末蘇州文人。全書4集,每集10回,共40回,有兩集寫青年男女愛情婚姻故事,同情青年男女爭取自主婚姻,屬才子佳人小說。另外兩集“有意嘲世”,(《鼓掌絕塵·題辭》)屬諷世小說,全麵揭露了朝廷巨奸,官場賄賂,科舉舞弊,官報私仇,世風險惡,爾虞我詐,反映了明末社會政治黑暗腐敗,不可救藥。小說直麵明末社會現實,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體現了明代現實主義小說的藝術風貌。小說敘事簡練,描寫生動,人物相互引出,前後呼應,使故事連成一片。

《鼓掌絕塵》插圖,刊於明末崇禎4年(1631年),40回80圖。此插圖也是描繪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街頭巷尾,三教九流,寥寥數筆,活靈活現,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明末社會諸生象。構圖采用鳥瞰形式,遠近分明,層次清楚。建築直線與人物曲線,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畫風與前述明末蘇州《三言》、《二拍》插圖相似,有的甚至還直接模仿,例如第2、6、12回模仿《二刻拍案驚奇》中的第7、38、1回,再如第20、21回模仿《醒世恒言》中的第2、1回等,總之此插圖與《三言》、《二拍》同為明末蘇州插圖精品。可能是蘇州龔氏刊印。

《豔異編》,明代大文學家王世貞編寫的唐宋元明文言小說選集,王世貞(1527年-1602年)號鳳洲,江蘇太倉人,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是“後七子”

領袖,倡導複古。此書大約刊於嘉靖年間,後不斷出版、增補,還有廣、續選本,“豔”指性愛等事,“異”指靈怪等事,內容駁雜。明代作品主要收入了《嬌紅傳》、《剪燈新話》、《剪燈餘話》等書中的一些篇目。

《豔異編》插圖,主要有兩種,都是明末的,即天啟吳興(湖州)刊本和崇禎安雅堂刊本。

其中崇禎(1628年)安雅堂刊本插圖,有16圖,人物小,景物大,人物聚在一起,或擠在一角,顧盼生動,景物開朗,層層遠去,富有詩情畫意,整個看上去,寫實生動,瀟灑文雅,非常成熟,與前述《三言》、《二拍》插圖畫風相似,都是典型的明末蘇州插圖。安雅堂一說在金陵,一說在蘇州,筆者傾向蘇州說。

縱觀明代插圖藝術,我們發現萬曆以戲曲插圖為主,例如南京、徽州、杭州都以戲曲插圖為主,以小說插圖為輔。明末蘇州插圖崛起,改弦更張,不走老路,以小說插圖為主,以戲曲插圖為輔,使明代小說插圖大發展。明代小說插圖萬曆時以長篇講史小說插圖、神魔小說插圖為主,明末天啟、崇禎則以短篇人情市井小說插圖為主,這與明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小說藝術發展有關,正是明末城市商品經濟和市民文化大發展的結果。反過來人情市井小說及其插圖藝術的發展也促進了市民文化大發展,促進了明末社會大開放,以至於出現了“明則無賴兒郎”(魯迅《給曹聚仁的信》)的局麵。小說插圖藝術從萬曆到明末的發展變化,一方麵是開放了,生動了,生活氣息更濃了,更真實了,更瀟灑了,更成熟了;但是另一方麵有些插圖又更加煩瑣了,小氣了,柔弱了,草率了,並且直接影響了清初插圖。

明代蘇州城市商品經濟大發展,市民文化異常活躍,戲曲、小說繁榮昌盛。明代南戲四大聲腔之一昆山腔(昆腔、昆曲)就源於蘇州昆山,(海鹽腔、餘姚腔源於浙江,弋陽腔盛於江西、安徽,可見四大聲腔源於江浙贛皖地區),昆腔流麗悠遠,委婉動聽,深受人們喜愛,很快就流傳開來。明代前期雜劇、南戲盛行,明中期傳奇(戲曲)興起,明傳奇融合了宋元南戲、雜劇,繁榮起來,出現了黃金時代,(中國戲曲史上有三個黃金時代:元雜劇、明傳奇、清地方戲和京劇),除了傳統的《西廂記》、《琵琶記》之外,明代又新創《牡丹亭》等名作,一時名家輩出,劇目繁多。後期傳奇分兩派,吳江(蘇州)派和臨川(江西)派,吳江派大多是蘇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