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良久,John找到當初招他進來的A老總,要求調動。幾天後,A老總找他談話,“佛山分公司缺人,你想不想過去做銷售?”John正愁力氣無處使,沒有考慮分公司業務的難易程度,一口就答應了。
可做了不到2個月,John的業績差得可憐,而分公司業務最強的同事也隻是稍微超額完成了任務。自此,John不再想要什麼業績了,隻想先保住飯碗。於是,John再次找A老總要求調動工作。A老總很驚訝,“像你這麼頻繁調動工作的,在我們公司是絕無僅有的。男孩子就要闖一闖,你不要讓我失望。”
2008年,John開始反思,覺得自己的確太浮躁了:就像電視《士兵突擊》中的成才那樣,生怕走了半步彎路,結果卻繞了最遠的路。但反思歸反思,John對自己還是信心不足,於是開始洞察公司的人事,尤其是職位空缺。後來,他了解到東莞分公司有職位空缺。
結果,John在領導身上用盡了自己幾個月來與客戶交涉的所有技巧,以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有闖勁的,花了2個月的時間,才得到了東莞分公司老總的有條件錄用。
而John到了新部門才知道,這裏也不是十全十美:工作強度大,周末要加班,基本沒有多少閑暇。偶爾,他會想起在行政部門沒有壓力、隻有閑暇的日子,也會對現有的工作說幾句牢騷話,但他總算明白了:不存在讓自己完全滿意的工作,每做一次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
剛開始工作,有一些浮躁情緒是正常的。如果一點浮躁情緒都沒有,這可能表明這個新入職者缺乏上進心。但是,如果浮躁持續醞釀,則表明新入職者的工作態度需要調整。
現在國內大多數企業,新入職者的崗位還是主管和分管領導敲定的。這些主管一般在麵試時就對求職者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並且基本在麵試時就確定了入職者的具體崗位。主管對於新入職者崗位的安排,一般既結合了求職者的特長,又結合了組織發展的戰略意圖。新入職者對於崗位的理解,往往隻是同儕之間的簡單對比。他們不僅僅對自己的長處和潛力缺乏認識,對組織發展的戰略規劃更是缺乏認識。因此,建議新入職者如果實在想內部調動,第一步就是要思考領導對自己的崗位安排是不是準確的。
對於被安排在非主營業務部門、邊遠分支機構、未開拓領域的新入職者,你的職業發展經受著比別人更大的挑戰。你羨慕其他同事運氣好,但是他們順遂的工作環境可能並沒有完全開發他們的潛力,而他們被視為理所當然應有的業績也不可能給他們帶來跨越式發展。被破格提拔的往往是最艱苦、最難創造業績部門的人。如果你放棄了在艱苦部門的鍛煉,換到條件好的部門,你可能在相當長時間內也隻能扮演一個替補的角色,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晉升。有誌向是好的,但是急於求成就不行了。急於求成者往往“欲速則不達”。
1.隨意改行,盲目跟潮
沒有一個行業是永遠的熱門。不考慮自身專長和興趣,即使應聘成功,也難以長久。何況每一次換行都必須從新手做起,知識和經驗難以積累,也很難成為行業的佼佼者。如果到了40歲還沒有在某個行業裏開拓出一片天地,那麼跳槽就業將會變得比較艱難。這裏還要提醒廣大的應屆畢業生,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專業,畢竟學以致用者輕車熟路,較非專業者容易上手得多。隨意改行意味著沒有職業目標,難有發展。
2.不加分析,盲目聽信
據統計,約有50%的跳槽是為了追求高薪。通過跳槽能讓薪資上個台階固然是好,可是為了一兩百塊跳槽就顯得過於草率。現在很多中介或公司在招聘的時候說得花好稻好,可是工作後才發現被騙。比如在“年薪”上作文章,在“四金”上“搗糨糊”等等,花樣百出,不一而足。求職者如果不加分析,就會輕易入甕。有的人在跳槽時隻盯住薪資,不考慮自身的長遠發展,更是得不償失。盲目聽信者往往會迅速再次跳槽,進入惡性循環。企業認為這樣的求職者做事草率,難堪大用。
3.意氣用事,盲目跳槽
有些人僅僅因為一點小事與上司或同事意見不和,便“一紙休書”,“掛印而去”。這樣的人情商一般高不到哪兒去,更缺乏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換了環境也難有作為,反易成為老單位同事的笑柄,企業一般也不願招聘。
4.急於求成,盲進忙出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在工作中能迅速得到晉升。有誌向是好的,但是急於求成就不行了。急於求成者往往“欲速則不達”。一位曾在金貿大廈工作過的人告訴筆者,金貿大廈最後晉升到高層管理位置的並非當初能力最強者,而是能堅持留到最後的人。經驗和能力都需要日積月累。來到新的環境,光是獲得領導和周圍同事認同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晉升機會的獲得更需要耐心。因此,現代成功學認為成功更多的取決於情商和逆境商,而非傳統意義上的智商了。要把潛力轉化為能力,實力轉化為地位,切忌急於求成,頻繁跳槽,況且好企業一般都比較看重員工的忠誠度,頻繁跳槽乃大忌也。
那麼,要怎樣做才能通過跳槽求得一份滿意的工作呢?這裏提幾個問題,建議讀者在有意跳槽前認真思考:
(1)10年甚至20年後我的職業目標是什麼?我現在又處在哪個階段?我準備如何實現目標?
(2)我的優勢在哪裏?我的特長有哪些?我的興趣是什麼?我準備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利用和發揮它們?
(3)我的工作經曆對下一個求職目標有什麼幫助?我還有哪些欠缺?
以上這些也是企業招聘過程中普遍關心的問題。通過冷靜思考,不僅能讓您在擇業時更為理性,還能幫助您在麵試時坦然麵對主考官,自然容易求得一份滿意的工作。
三、借棵大樹暫寄身
俗話說,朝中有人好做官,大樹底下好乘涼。這兩句話的關鍵詞都是同一個,那就是靠山。在人情社會中,有靠山的人,不僅可以依靠靠山的威力,快速幫助自己營造屬於自己的、更大的人脈道場,而且還可以借用靠山本身的更高層次的、更為龐大的人際網絡。
在職場中有沒有靠山,有時決定一個人的前程,甚至決定一個人的生死。這麼說,雖然有點玄乎,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對於靠山,雖然很多人都夢寐以求,但大多把它歸為貶義。覺得似乎見不得光,是極齷齪的事。但仔細想想,這又有什麼不敢啟齒的呢?一個人在職場,忠心耿耿地追隨上司,是具有職業操守的表現。你追隨了上司,上司認可了你,他自然就成了你的靠山。隻要不借用靠山做齷齪事,靠山本身並不肮髒。
不過,在職場找靠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難易程度和相尋找人生伴侶差不許多,甚至還要難。靠山與靠者之間,也是要講緣分的,不是誰想靠誰就靠得上。一般來說,職場中人找靠山,有以下三種方式。
一是明靠。什麼叫明靠?就是光天化日之下、明火執仗地靠,靠山和靠者之間的關係,地球人都是知道的。這種靠法,比較直接了當,見效比較快,但風險也比較大。當人們知道你有靠山之後,都會不看僧麵看佛麵,處處對你小心為是,能行方便就行個方便,絕不會因為得罪你而得罪你身後的靠山。因為你是明靠,拐彎抹角找你辦事的人也會與日俱增,因為大家都覺得你和靠山關係近,說得進話。但這種明靠也有不好的地方,雖然有靠山在的時候,天塌下來有大個的頂著,但一旦靠山轟然倒下,最先砸到的也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