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一株優秀的“牆頭草”
察言觀色是一切人情往來中操縱自如的基本技術。不會察言觀色,等於不知風向便去轉動舵柄,世事國通無從談起,弄不好還會在小風浪中翻了船。
直覺雖然敏感卻容易受人蒙蔽,懂得如何推理和判斷才是察言觀色所追求的頂級技藝。言辭能透露一個人的品格,表情眼神能讓我們窺測他人內心,衣著、坐姿、手勢也會在毫無知覺之中出賣它們的主人。
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及至流露內心情緒,因此善聽弦外之音是“察言”的關鍵所在。
如果說觀色猶如察看天氣,那麼看一個人的臉色應如“看雲識天氣”般,有很深的學問,因為不是所有人所有時間和場合都能喜怒形於色,相反是“笑在臉上,哭在心裏”。
“眼色”是“臉色”中最應關注的重點。它最能不由自主地告訴我們真相,人的坐姿和服裝同樣有助於我們觀人於微,進而識別他人整體,對其內心意圖洞若觀火。
1.能辨風向才會使好舵
一個舉人經過三科,又參加候選,得了一個山東某縣縣令的職位。第一次去拜見上司,想不出該說什麼話。沉默了一會,忽然問道:“大人尊姓?”這位上司很吃驚,勉強說了姓某。縣令低頭想了很久,說:“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所沒有。”上司更加驚異,說:“我是旗人,貴縣不知道嗎?”縣令又站起來,說:“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說:“正紅旗。”縣令說:“正黃旗最好,大人怎麼不在正黃旗呢?”上司勃然大怒,問:“貴縣是哪一省的人?”縣令說:“廣西。”上司說:“廣東最好,你為什麼不在廣東?”縣令吃了一驚,這才發現上司滿臉怒氣,趕快走了出去。第二天,上司令他回去,任學校教職。究其原因,便是不會察言觀色。
我們如能真的在交際中察言觀色,隨機應變,也是一種本領。例如在訪問中我們常常會遇見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訪問者應全神貫注地與主人交談,與此同時,也應對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銳地感知,恰當地處理。
主人一麵跟你說話,一麵眼往別處看,同時有人在小聲講話,這表明剛才你的來訪打斷了什麼重要的事,主人心裏惦記著這件事,雖然他在接待你,卻是心不在焉。這時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丟下一個最重要的請求告辭:“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擾了,過一兩天我再來聽回音吧!”你走了,主人心裏對你既有感激,也有內疚:“因為自己的事,沒好好接待人家。”這樣,他會努力完成你的托付,以此來補報。
在交談過程中突然響起門鈴、電話鈴,這時你應該主動中止交談,請主人接待來人,接聽電話,不能聽而不聞滔滔不絕地說下去,使主人左右為難。
當你再次訪問希望聽到所托之事已經辦妥的好消息時,卻發現主人受托之後盡管費心不少但並沒圓滿完成甚至進度很慢。這時難免發急,可是你應該將到了嘴邊的催促化為感謝,充分肯定主人為你作的努力,然後再告之以目前的處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這時,主人就會意識到雖然費時費心卻還沒有真正解決問題,產生了好人做到底的決心,進一步為你奔走。
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言語、表情、手勢、動作以及看似不經意的行為有較為敏銳細致的觀察,是掌握對方意圖的先決條件,測得風問才能使舵。例如和上司打交道時,對其眼手的觀察,能夠讓我們洞悉其內心:
①上司說話時不抬頭,不看人。這是一種不良的征兆——輕視下屬,認為此人無能。
②上司從上往下看人。這是一種優越感的表現——好支配人、高傲自負。
③上司久久地盯住下屬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對下級的印象尚不完整。
④上司友好和坦率地看著下屬,或有時對下屬眨眨眼——下屬很有能力、討他喜歡,甚至錯誤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諒。
⑤上司的目光銳利,表情不變,似利劍要把下屬著穿。這是一種權力、冷漠無情和優越感的顯示,同時也在向下屬示意:你別想欺騙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⑥上司偶爾往上掃一眼,與下屬的目光相遇後又如下看,如果多次這樣做,可以肯定上司對這位下屬還吃不準。
⑦上司向室內凝視著,不時微微點頭。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它表示上司要下屬完全服從他,不管下屬們說什麼,想什麼,他一概不理會。
⑧雙手合掌,從上往下壓,身體起平衡作用——表示和緩、平靜。
⑨雙手插腰,肘彎向外撐,這是好發命令者的一種傳統人體語言,往往是在碰到具體的權力問題時所做的姿勢。
⑩上司坐在椅子上,將身體往後靠,雙手放到腦後,雙肘向外撐開,這固然說明他此時很輕鬆,但很可能也是自負的意思。
你每天工作兢兢業業,但是加薪卻沒你的份;你有名譽獎,表揚天天有,就是沒有獎金,能力沒有你高的人做著比你輕鬆的工作,卻拿著跟你同樣的工資,人家動動嘴皮子,事半功倍,你怎麼就非要認真到吵的麵紅耳赤才能解決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解決呢?隻有做到見到“風”再使舵,“薪”機自然找你來。
小王在一家醫藥公司做銷售,經過打拚,迅速提高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銷售業績也節節攀升,很快升為銷售部經理。工作成果得到了同事的一致認可,老板也多次在各部門表揚小王,但是除了口頭表揚之外,並沒有實際行動,小王經常和其他公司相等位置的人比較,人家都拿到很高檔次的薪金,他還在原地踏步,這讓他很苦惱,跳槽吧,擔心到了別家公司成為空降兵,不好管理下屬:跟老板談吧,又害怕表達失誤,破壞了跟老板之間的感情和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安於現狀吧,自己又實在不甘。
職員和老板之間應該像沙子和風之間的關係,沙子隨著風的方向。這是“見風使舵”的第一步:見風,要看清風向。在年度薪資調整發布時,可以在老板麵前提醒一下,也可以在你給公司做了一個可行且公認有效的策劃方案,給公司帶來一個較大規模的項目時,你可以趁機向老板提出加薪,但是在公司業績不佳時間段裏,提出要求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在提出要求時還要看當時老總的情緒,不要撞在槍口上,而做無效的勞動。
2.讓舌尖跳起舞來
內向的人確實有內秀,但是不得不承認,在職場上不僅要會做事,做人也非常重要,你吝嗇讚美,你不苟言笑,無非給人的印象就是無事勿擾的印象,沒有一個老板是不想知道民意的,如果你平時在同事中留下這樣一個冷僻孤傲的形象,那就不免會有惟恐天下不亂的人會鑽空子,搶你的位子說你的壞話,所以要想加薪,不僅要在老板那裏會打舌頭仗,對同事也要學會麵帶微笑,經常讚美,見風使舵!
職場如戰場,能在職場上保持主動地位的人,不僅要專業技能過硬,人際關係更對晉升加薪起推波助瀾的作用。合理的見風使舵雖然屬於人性灰點,但在職場上卻是難得可貴的工作經驗。
二、欲速則不達
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剛入職者幹勁十足,非常想迅速做出成績,得到組織和領導的認可和賞識。但上崗後分配到不同部門之後,同時入職的同事分化是如此之大。大家是以同樣的條件招錄進入單位的,可是有的人經常出入大場麵,有的人卻隻能在幕後默默無聞;有的人收入很高,有的人卻是拿中低等的固定工資;有的人在總部和領導旁邊做事,有的人卻被分配到了分支網點和外地。
校園時代競爭的平等和職場中起點的不平等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不少初入職者陷入了迷茫:我的職場起跑比別人晚,事業發展是不是會一直慢下去?我是不是應該向領導反映換一個更好的部門?大多數領導都會這樣回答你:小同誌呀,你太浮躁了一點。
John是2007年入職一家IT企業的,當時共有19個人一起入職,大家的教育背景都差不多。新人分工時,其他18個人都分配到了銷售部門,而自己卻分到了行政部門。雖然大家基本工資都是3300元,但是同事有銷售提成,業績好的可以月薪上萬元,而John就隻有基本工資,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而且,由於人手充裕,總監對John這樣的新人還有點不放心,就給他放了更多的假,每周隻用上3天班。這讓John的朋友羨慕不已,而John卻感到很鬱悶,覺得自己沒有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