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化敵為友,攜手共贏(1 / 3)

一、平和待人,給他人留有餘地

給別人留有餘地,也就是成就自己。有些剛走進公司的員工率性而為,結果為自己以後的工作和發展埋下隱患,其實,靈活的處事方式會為自己明天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給別人留餘地。留餘地其實包含兩方麵的意思,給別人留餘地,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也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不可逼人於死地,迫使別人做出極端的反抗,這樣一來,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雙方都沒有好處。另一方麵,給別人留餘地的同時,自己也有了餘地,讓自己有進有退,以便日後能更靈活地處理工作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問題。

日本鬆下幸之助以其管理方法先進,被商界奉為神明,他就善於給別人留有餘地。後騰清一原是三洋公司的副董事長,慕名而來,投奔到鬆下公司,擔任廠長。他本想大有作為,不料,由於他的失誤,一場大火把工廠燒成一片廢墟,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後騰清一十分惶恐,認為這樣一來,不但廠長的職位保不住了,還很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這輩子就完了。因為他知道鬆下是不會姑息部下的過錯的,有時為了一件小事也會發火。但這一次讓後騰清一感到欣慰的是鬆下連問也沒問,隻在他的報告後批了四個字:好好幹吧!鬆下的做法深深地感動了後騰的心,由於這次火災發生後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他心懷愧疚,對鬆下更加忠心效命,並以加倍的工作來回報鬆下,他為公司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那個工廠。

鬆下給下屬留了餘地,也給自己留了餘地,留下了更快發展的道路。如果鬆下斷了後騰清一的路,自己快速發展的路也就沒有了,要記住,敲碎別人的飯碗,自己的飯碗也危。

亨利·福特就犯過這樣的錯誤。艾柯卡剛進公司時隻是一名低級的推銷員,後來他推出新的推銷方案計劃,使他所在的地區從全公司銷售最差一躍成為各區之首,一下子轟動了福特公司總部,他的職位也得到了晉升,不久,他主持設計的野馬車又為公司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後來,他出任公司的轎車和卡車係統的副總經理,經過十年的奮鬥,憑著天才的推銷能力和傑出的研發組織能力,步步高升,成為福特汽車王國的高層管理人員。俗話說功高震主,艾柯卡的巨大成就招致了公司獨裁者福特的嫉妒,使他越來越厭惡艾柯卡,對他日益增長的威望深感不安,他不願看到自己的王國裏有一個功高震主的人與自己分庭抗禮,他更害怕自己的公司會被艾柯卡奪走,於是他毫不留情地解雇了艾柯卡。

艾柯卡轉而投奔克萊斯勒,經過一番努力,他領導的新公司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搶占了福特的大部分市場,並且很快躍到福特公司的前麵,這個時候,福特才開始後悔當初的做法。

職場就是這樣,不讓別人為難,不與自己為難,讓別人活得輕鬆,自己也活得自在。這就是留有餘地的妙處。工作中有很多事情你無法預料到它的發展態勢,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背景,切不可輕易下斷言,不留餘地使自己一點回旋都沒有。

有這樣一則寓言:

從前,有一條大河,河水波浪翻滾。河上有一座獨木橋,橋很窄,僅用一根圓木搭成。有一天,兩隻小山羊分別從河兩岸走上橋,到了橋中間兩隻山羊相遇了。但因橋麵太窄,誰也無法通過,而這兩隻山羊誰也不肯退讓。結果,兩隻山羊在橋上用角頂撞起來。雙方互不示弱,拚死相抵,最終雙雙跌落橋下並被河水吞沒了。

這則寓言很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正是“經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的道理。在狹窄的路口處,不妨讓別人先行,自己退讓一步。表麵看來,自己吃虧,但實際上,如果彼此都不相讓,勢必會兩敗俱傷,倒不如稍作退讓,免去麻煩。

“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去不遠,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遠,務加讓三分之功。”這種做法明為退,實為進,是一種比較圓熟的做法,一條道路本就狹窄,再加上擁擠更是無處下腳,若是自己退一步讓別人先走,那麼自己也就相當於有了兩步的餘地,可以輕鬆走路。兩相對照,自然是應選擇有利於自己的做法。

凡事都應學會寬容,給別人留有餘地,不能將其逼至絕處。比如堵老鼠洞,如果將所有的鼠洞都塞住堵死,老鼠無路可逃就會將室內的所有東西都咬壞。

《宋稗類鈔》中載有這樣一件事:

宋朝有個名叫蘇掖的常州人,他家中十分有錢,但卻非常吝嗇,常常在置辦田產或房產時,不肯付足對方應得的錢。有時候,為了少付一分錢,他會與人爭得麵紅耳赤。他還最喜歡趁別人困窘危急之時,壓低對方急於出售的房產、地產及其他物品的價格,從中牟取暴利。

有一次,他準備買下一戶破產人家的別墅。他竭力壓低房價,為此與對方爭執不休。他兒子在旁邊實在看不下去了,忍不住發話道:“爸爸,您還是多給人家一點錢吧!說不定將來哪一天,我們兒孫輩會出於無奈而賣掉這座別墅,希望那時也有人給個好價錢。”蘇掖聽兒子這麼一說,又吃驚,又羞愧,從此開始有所醒悟了。

員工競爭,曆來並非隻有無情的打殺和殘酷的競爭,即使在21世紀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各種競爭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人類商業文明所推崇的基本商業道德依然受到廣泛的讚譽,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終究為人所不齒。何況市場之大,任何企業都不可能獨霸天下。

二、主動吃虧是風度,也是智慧

吃虧也許是指物質上的損失,但是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卻往往取決於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換來了心靈上的平和,那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是值得的。

不少朋友,抑或事業上的合作夥伴,由於種種原因,後來反目成仇,雙方都搞得不開心,結果大打出手。

有人問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一些怎樣成功賺錢的秘訣嗎?”李澤楷說,賺錢的方法他父親什麼也沒有教,隻教了他一些為人的道理。李嘉誠曾經這樣和李澤楷說,他和別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拿八分也可以,那麼他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誠的意思是說,他吃虧可以爭取更多人願意與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隻拿了六分,但是現在多了一百個與他合作的人,他現在能拿多少個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人就會變成五個人,結果是虧是賺可想而知,李嘉誠一生與很多人進行過或長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時候他總是願意自己少分點錢,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麼也不要了,願意吃虧。這是一種風度,也是一種氣量,也正是這種風度和氣量才有人樂於與他合作,他也就越做越大。所以李嘉誠的成功更得力於他的恰到好處的處世交友的經驗。

吃虧是福,乃智者的智慧。不管你是做老板的還是做合作夥伴的,旁邊的人跟著你有好日子過,有奔頭,他才會一心一意的與你合作,跟著你幹。

有人與朋友一旦分手,就翻臉不認人了,不肯吃一點虧,這種人是否聰明我不敢說,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一點虧都不想吃的人,隻會讓自己的路越走越窄。讓步,吃虧是一種必要的投資,也是與朋友交往的必要前提。生活中人們對處處搶先,占小便宜的人沒有什麼好感。占小便宜的人首先在做人這方麵就吃了大虧,因為他已經處處搶先,從來不為別人考慮,眼睛總是盯著他看好的利益,迫不及待的跳出來占有它。他周圍的人對他很反感,合作幾回就再也不想和他繼續合作了。合作夥伴一個個離他而去,那他不是吃了大虧嗎?

任何時候,情分不能踐踏。主動吃虧,山不轉水轉,也許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又走到了一起。若一個人處處不肯吃虧,則處處必想占便宜,於是妄想日生,驕心日盛。而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態勢,難免會侵害別人的利益,於是便起紛爭,在四麵楚歌之中,又焉有不敗之理?

低調的人對待得失,很喜歡用一句話來說:“吃虧就是占便宜”,也許你會譏笑說,這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真是如此嗎?世上沒有白流的汗。你每一次努力邁出一小步,日日積累,就會在以後漫長的日子裏讓你跨出實現大距離的跨越。不要覺得多幹一點就是吃了一點虧,吃虧也是需要舞台的,沒有了舞台,你到哪裏去發揮?

李聰大學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出版社,在編輯部工作,他人活潑機靈,又十分熱心,同事們都知道,有事找李聰,絕對沒二話,李聰的口頭禪是“吃虧就是占便宜”。出版社的工作很忙,老板又不願增加人手,所以編輯部的人有時還要兼顧一些發行部、業務部的工作。其他的人多幹一些活就提出抗議,怨聲載道的。隻有李聰像旋轉不停的陀螺,卻總是樂嗬嗬的,指揮他做什麼事,他就二話不說去做。甚至是那些搬書、裝書的力氣活兒,李聰也從來不抱怨,有同事悄悄對李聰說:“圖什麼呀?又不給加工資,你一編輯,這是拿你當苦力啊!”李聰卻隻是一笑:“吃虧就是占便宜嘛!”同事搖搖頭。後來,李聰成為老板支使最多的人,他像每個部門的臨時助手一樣,一時人手不夠,連員工都知道可以去叫李聰幫忙。取稿、跑印刷廠、郵寄、直銷……所有的業務流程,李聰全程都參與過。漸漸地,李聰熟悉了出版社的整個運作狀況,幾年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那些“吃虧”時鍛煉出來的經驗,幫了他的大忙,他一上手運作,便很容易地進入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