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變應變,上乘變術(1 / 3)

一、學會逆向思維

在職場,很多情況下我們必須學會逆向思維,那麼如何“逆向思維”呢?

思路決定出路,當遇到困難時,千萬不能“一根筋”,而要學會“反過來試試”,或許就能走出一條新的路子來。這就是逆境中謀生存,困境中抓重心,以靜治動,才能穩步發展,伺機取勝!

1.換個方向“柳暗花明”

資深員工趙姐在同學聚會上碰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他不停抱怨公司的福利待遇不好,老板對員工苛刻,工作太累,但休假時間太少。他說:“你看,你們單位每年有集體出遊的機會,還有工齡工資,崗位津貼,我們單位啥都沒有!”趙姐反問他:“那你們單位的離職率為什麼那麼低?”“不知道。”“那是因為單位給你們買了‘五險’,而我們隻有‘三險’;你們雖沒有工齡工資,但績效工資遠遠高於基本工資。其實這些都是讓我們羨慕的地方,你卻對此視而不見。”

在職場中,總有這樣的人:你讓他說說單位的缺點,他能列出一條長長的清單,但如果讓他談談單位的優點,即使他認真地思考,也說不出一條來。這就是錯用了職場“放大鏡”的結果:總是喜歡拿放大鏡看別人的缺點,卻對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把所在單位的缺點擴大化。趙姐說:“雖說我的公司各方麵都不是很完善,但是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雖然有的時候老板還老讓我們加班,但是公司時常為我們員工搞些福利,逢年過節也都會重獎老員工,老板和我們的關係相處的特別好,即使公司一點點小小的不足,也都會成為優點。”

2.善用“放大鏡”聚焦優缺點

同樣,爭吵、冷戰,辦公室的格子間裏也會硝煙彌漫。這些苦惱在現代職場非常普遍,職場就是名利場,由於工作上的激烈競爭,各自期望目標不一,加上背景及個性差異,同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緊張。

小孫是某公司總裁辦公室的文員。剛上班時,她對公司每天發生的事情都覺得非常新鮮和有趣,但慢慢地辦公室裏的一些人,尤其是一起搞項目的小張逐漸引起了小孫的不滿。“他怎麼能跟我搞這個項目,瞧瞧他那副清高的樣子!個性太強,我們根本合不來。”

結果,小孫不觀察不知道,小張不但是辦公室業績最好的員工,辦事也周到細致,無論是合作同事還是競爭對手,他都是不二人選,在他每天自信過頭的表情背後,是謹小慎微的工作計劃,專心致誌的工作態度和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因為要保持高傲的姿態,所以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才幹。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生活、做人的道理我們都懂,但一遇到具體的事情,我們卻常常犯上麵的錯誤,要求他人盡善盡美,沒有缺點和不足;一旦發現或意識到同事身上的缺點或不足,就開始求全責備,由於對對方身上的一些無關緊要的方麵看不順眼,而拒絕同對方進行很有價值的或者很有意義的合作。然而問題是,這個人身上有著你這項工作、這筆生意、這個項目所需要的優點和長處,後者才是他個人的價值所在。

3.“反其道而思之”不是壞事

林娜的上司是一個40歲的中年男人,平常不苟言笑,並且喜歡板著臉,隻要林娜有錯誤就毫不留情地批評她,交代事情一句話也不多說,“我的多言和他的寡言少語成了鮮明的對比,於是在他麵前也不敢多說話,就怕自己說錯了什麼又被他批評為亂講話。你們能想象嗎?一個沒有表情的人,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心情好,什麼時候就炸了,非常討厭這樣的人,好好說話不行嗎?我哪兒對了哪兒不對了,被罵也不怕,總不能這樣提心吊膽吧!”

而當林娜直接拿著策劃案請教冷麵上司的時候,上司麵無表情地給予了她細致專業的講解。相處時間長了,林娜終於知道上司隻不過是個不善交際的人,所以才用毫無生趣的臉做一個保護自己的殼。

“現在看來,有這樣的上司也並不完全是壞事,我現在做事情就認真了很多,有了幾次被他說的教訓後,我工作中的錯誤也越來越少了,做事情也越來越考慮的周到了,這也是對我的一種幫助呢!看來人家說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其實,與一人同行就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就要看你有沒有發現的眼睛了,特別是做你的上司的人他一定有其優點的,關鍵是你是否發現,是否去學習了。”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現代社會中工作壓力大,生活壓力重,難免會遇到一些傷心事、煩惱事,有時甚至會使人痛苦不堪。這時候,如果能巧用逆向思維,比如“阿Q的精神勝利法”等思考方式對自己的心理進行調節,極力從不幸中尋找、挖掘出積極因素,就一定能轉“憂”為喜,變“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當然,逆向思維不同於單純追求逆反心理刺激的故弄玄虛。如果無視具體內容和條件,不問青紅皂白一味“唯逆是求”,那就“弄智成愚”了。因為這樣不但於創新無補,反而會誤入歧途,鑽進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