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2 / 2)

【譯文】藺相如完璧歸趙,人們都稱讚他。但我不敢認為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秦國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騙趙國,並且用威脅的態度企圖攫取它的和氏璧。這時說秦國想要得到璧是實情,但不是要趁此機會窺伺趙國的呀。趙國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不給它,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懼怕秦國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不懼怕秦國就不給它。這隻要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啊,為什麼既懼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

況且說到秦國想要得到這塊璧,趙國不肯給它,雙方是無所謂是非曲直的。趙國送去了璧而秦國不交割城池,那錯在秦國。

秦國交出了城池而趙國反把璧拿回去了,這錯在趙國。要想使這錯在秦國,就不如舍棄這塊璧;害怕丟掉這塊璧,就不如不送去了。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圖去交割城池,又準備九賓的隆重禮儀,齋戒沐浴了才來接受這塊璧,照這形勢已是不得不給城池的了。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給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說:“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的。那璧不是趙國的璧嗎?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國的珍寶啊。如今使大王為了這塊璧的緣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會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們拋棄了如同草芥一般。大王不給城池,卻騙取了趙國的璧,就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麵前失去信用,我請求就死在這裏,來表明大王的失信。”這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璧。當時為什麼要派手下的人懷藏著璧逃回去,把這有理的一方給了秦國呢!那時秦國的意思還不打算和趙國斷絕關係啊。假如秦王發怒而在大街上殺掉相如,派武安君統領十萬大軍兵臨邯鄲,責問那塊璧的去向以及為何失信,一次勝仗就可以使相如滅族,再次勝仗那塊璧就終於送到秦國了。

我所以說,藺相如能夠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啊。至於他在澠池對秦國所表示的強硬態度,溫和忍讓地對待廉頗,那辦法是越做越神妙的了。所以能夠保全趙國,這實在是上天袒護著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