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大明王師(2 / 2)

張煌言雖然心中擔憂,但他究竟還是果敢堅毅之輩,左思右想,他也是支持道:“殿下果真乃是行人之不能行,有大智慧和大勇氣!江南一地,迥異於其他地方,對於我大明的眷戀是極重的。隻要殿下在江南打出旗號,想必各地義軍望風景從。而且哪怕軍糧不濟,江南士紳也必出錢出糧,迎殿下王師入主。”

這話白明修倒是真的相信,江南士紳在這幾年的日子十分不好過,原因在於清廷為了打擊江南地主階層和知識分子,下了極大的功夫,甚至還搞出了“江南三大案”,分別為奏銷案、遷海案和哭廟案。清廷不僅在催科上勒緊了江南士紳的脖子,而且還在禁止結社、大興文字獄等方麵強力鎮壓江南士紳。最終甚至導致了江南士紳不再從政,大批轉為從商甚至從藝,有清一代江南人開始不再關注社會現實,而慢慢缺乏社會責任感。

僅在三大案剛剛爆發的如今,江南士紳對於前朝的追思和懷念,幾乎是進入了一個巔峰的狀態。當然他們的追思和懷念,在白明修看來是極為醜惡的。他們懷念的是自己曾經在大明是不納糧、能肆意攻訐政權、地位超然而放肆的特權地位,而這一切在清朝他們全部都失去了。

不是沒有如張煌言一樣的大明遺族是因為氣節和忠義懷念前朝,但對江南士紳而言,他們真正考慮的還是現實好處。

白明修此時心中暗道:“江南士紳歡迎我那倒好,隻是他們想不到,等我入了江南之後,玩的手段隻會比清廷更加酷烈,當然我不會把江南知識分子的脊梁打斷,該交的稅一分不能少,想要再搞一個東林黨,我倒是不介意都給你們送去爪哇種橡膠去。”

白明修對張煌言道:“江南人心,我誌在必得。如今大軍正在有序登陸,清軍仍未察覺我們已經在此上岸,所以稍作休息後,我會立即率軍攻打寧波府,張閣部,我另有任務交給你,請你聯絡江南各地人士,宣傳我大明王師回歸,爭取賢才為我大明所用。同時,我要清算投清的漢奸,以及在江南作惡的地主。”

張煌言欣然領命,白明修認為以張煌言在江南的地位,他對於士人階層的號召力是巨大的,而真正對於下層民眾、工商業者和手工業者,他就要采取基層路線了。

“還是得趕緊占據江南啊,係統可是許諾給我十萬基層幹部呢,隻要撒下去,整個江南就穩了,江南一穩,再加上廣東,下錢糧在我手者逾半,韃子不足為慮。”

他望著一艘艘船從大船上放下來,士兵們開始依次登上陸地,象山港此時並沒有多少碼頭設施,所以不得不先從大船上放下船來進行登陸。白明修初戰想要速攻寧波,等穩定局勢之後,他考慮在寧波建構深水碼頭,使他那邊運力兩三千噸的大型帆船能夠順利靠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