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遷海令主要目的是為了斷絕沿海居民與海上力量強大的鄭成功的往來,使其不能獲得有效的糧食補給,從而造成困難。本質上清廷不信任自己的民眾,認為他們一定會支援明鄭,所以寧可以暴力手段遷界。遷海政策確實給鄭家帶來了極大的打擊,也算是有些成效,但是代價卻是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甚至付出生命。
隻不過,相同的這個遷海令在白明修這邊就是笑話了。白明修自己也不缺糧,可笑的莫過於在沿海地區三十裏內根本沒有人煙,讓清軍把守漫長的海岸線更是不可能,這就導致了白明修帶著艦隊想來就來,甚至率軍登陸根本連阻攔都沒有。
明軍沒有碼頭,隻有靠舢板一點點進行登陸,整個過程裏任何對明軍的阻礙都沒有。
倒是張煌言也是頗為有心,他令自己手下的義軍行動起來,把守象山港周圍各大要道,如果有清軍的異動便立即彙報,算是一道保險。
獨立旅101團的團長聶冠勇向白明修彙報道:“殿下,我部士兵的狀態還算不錯,現在已經全部登陸整備完畢,我們可以立即急行軍攻占寧波。”
之前白明修是帶著104團參加西南戰爭的,101、10和10的老獨立旅班底反而是被放在廣東各地主要做維持地方和營建基層組織的工作。這讓聶冠勇好生遺憾,他自認101團實力上比104團不差,可是104團卻搶了大風頭,甚至104團的原團長張雄因為累積軍功,被白明修提拔,已經簡任正在籌組的大明複國軍陸軍第10師的師長了。
仍舊追隨白明修出征的錦衣衛副指揮使馬走日從旁道:“寧波府這邊,浙江提督田雄大軍駐在舟山,寧波一地僅有數百守城的人馬,而且我們錦衣衛在這幾個月的活動中,已經買通了一個寧波千總。此時傳信於此人,令其趁夜開城,我大軍就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地進城,接管寧波府。”
張煌言從旁聽著十分驚異,這位麵容姣好的女子一身錦衣衛的飛魚服,當真英姿颯爽,沒想到已經在寧波做了部署。張煌言本就是寧波鄞縣人,在寧波一帶活動很多年,卻也沒有打通敵人內部的關節。
白明修點點頭,道:“那麼你便去聯係此事吧。”
馬走日抱拳離去,開始去安排本地的暗線啟動早已布置好的這一招棋子。白明修則帶著張煌言,在象山港以北的登陸區域,開始設置明軍大營。
張煌言觀大明複國軍的軍容軍貌,連連讚歎,稱道:“這才是大明王師之相,士卒嚴謹武毅,行止皆有法度,有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神姿,殿下得此強軍,何愁我大明不複?”
白明修也樂得跟這位儒將掰扯一點後世治軍的成果,畢竟張煌言此時年紀才四十三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跟晉王李定國、瀛王鄭成功類似,他都是非常能派得上用場的人物,白明修也願意多給他灌輸一點“大明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