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大明王師(1 / 2)

“臣張煌言,叩見太子監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張煌言在下拜的時候,雙眼已經發紅,眼眶裏淚珠打轉,顯然處於極度激動的狀態裏。

畢竟自明季動亂開始,如張煌言這樣對大明忠心耿耿的誌士已經吃了太多的哭,意誌消沉了幾番,他們不是沒有動搖過,可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大義,為了漢民族的脊梁和未來,為了諸先賢傳承的微言大義,他們貫徹了這條路,矢誌不渝,身死不悔。

當白明修橫空出世,帶著一支嶄新的大明複國軍開始掃蕩南國的時候,張煌言的心終於澎湃起來,恢複明室可能不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幻夢,而是真正有實現機會的未來。

白明修對於張煌言也是充滿敬意的,曆史上的張煌言在大勢已去之後解散義軍,最終被清軍所俘虜,在杭州他慷慨就義,並留下了流傳千古的《絕命詩》。他最終被葬在西湖,與文祥、於謙為鄰,此三人後被稱為“西湖三傑”。

在明朝滅亡的時候,有不少仍懷有氣節的忠臣義士願意以身死節,稍差一些的也選擇終身不出仕清朝,或者落發為僧,避居山野。

這裏麵有一些人,其實在別的方麵並不是無所指摘的,或者並無什麼特別出色的能力。不過張煌言不僅是人格和氣節值得白明修敬佩,他的能力也同樣讓白明修認可。以一介書生,獨自在江南招兵抗清,甚至幾經挫折也始終如一。

在當初鄭成功發動南京之戰時,張煌言領軍攻占蕪湖,陷四府、三州、二十四縣,軍隊發展到數萬人。如果不是當時鄭成功敗於南京城下,也許兩人聯手便已經攻陷大半江南地區了。

白明修親自將張煌言扶起來,這個此時四十三歲的男人麵容儒雅,但是因為情緒激動,而滿臉脹紅。

“張閣部,受苦了。”

“為大明光複,何惜此身!”

有些人這樣的話,白明修也就是一笑而過,但是張煌言這話,白明修卻是十分鄭重了。

他點點頭,開始正事,道:“這次我突然來到江南,就是想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清廷必然以為我明軍主要在防備穆裏瑪、李率泰等人,卻沒有想到,我們實際兵力充沛,準備完善,尤其是我大明複國軍訓練精實、裝備強大,以舟師赴江南,連動江南義軍,足可成事。”

雖然張煌言非常希望明軍能夠來到江南,可是聽到白明修這麼,本身還是非常擔憂:“殿下,如今我大明根本仍在嶺南,雖江南此時守備確實鬆弛,兵力不過二三萬,但是殿下所率之軍,恐怕更少……”

白明修笑笑道:“這一次我帶來了大明複國軍獨立旅,是我明軍中最精銳的部隊,有五千兵力,我的目標是先彙合閣部,攻占寧波,震蕩江南。而隨後,從廣東還會陸續前來第六師、第七師、第八師,共三萬多人馬,我們的兵力將壓過這邊的清軍。至於後勤方麵更不需擔心,早在我出師廣西之前,其實在廣州府就已然準備了大量物資和武器彈藥,實際就是為了發動這次的戰爭。江南一役,實則關係整個光複戰爭的成敗,所以我們必須未雨綢繆,早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