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如山1(1 / 3)

初五日,革左與獻營二萬人北上。

他們辰時出發,當頭是各營精騎,紅衣鬥篷,或戴氈帽,或裹頭巾,個個殺氣騰騰,馬上騎術嫻熟無比。

他們策馬奔馳,最前或三騎,或五騎,眾多人呼嘯在數裏、十數裏之前,為後方的大軍開路,沿路就是陣陣野獸般淒厲的嚎叫。

然後是馬兵,這些人是“龍騎兵”,很多人馬術很好,但不會劈砍,仍然不能算入騎兵的行列。

張獻忠等人合兵北上,這些騎馬步兵也有三千人左右。

當然,他們的坐騎不能與精騎相比,有些人甚至騎騾或是騎驢。

最後是步兵與廝養,一萬四千人。

浩浩蕩蕩的隊伍北上,攜帶的輜重無數,因為虹縣往睢寧道不好走,推獨輪車都困難,盡肩挑人扛,騾驢馱運。

雖張獻忠等人習慣,到地方搶掠供給糧草,但初到一個地方,至少十的米麥豆料還是要攜帶的。萬一搶不到怎麼辦,這事情不是沒有經曆過。

二萬人,內快有一半是馬騾畜生,它們平均吃的是人三倍多,人馬一消耗的糧草就是五百石,十就是五千石。

光挑運這些糧草,不知要耗費多少人手畜生,還有別的物資,就見運送輜重的人馬,在道上蜿蜒了十數裏。

張獻忠、革裏眼等人皆在精騎位置,身邊各色旗號招展一片。

各人感覺,這路確實不好走,越近睢寧,黃河決口帶來的影響越大。水塘湖蕩,爛泥沼澤,沙壤地,鹽堿地,窪塘地,還有數不勝數的河大河。道在內中蜿蜒繞來繞去。

這樣的路,人馬都走得非常疲累,更別車輛了。

“驢球子,當地的官也不修一條直往睢寧的官道,真該殺頭。”

張獻忠等人都是罵罵咧咧。

總體而言,看著身邊前進的洪流,浩蕩的大軍,張獻忠等人心情還是愉快的。

因路不好走,輜重更拖累速度,氣熱了,人馬也容易疲累。不比官道,沿途會種植柳樹,這種道,樹木都沒有幾顆,除了還是野草還是野草,人馬在太陽下行軍極為辛苦。

張獻忠沿路就不但出汗,泡濕了衣衫,更是眉間源源不斷出膿,自己拿著白綾拭了一路。

這他們隻走幾十裏,傍晚酉時堪堪到渭河邊,好在河的對岸就是睢寧縣。

……

張獻忠等人都對睢寧縣充滿好奇與期待,但站在河邊上看,卻與虹縣境內沒什麼兩樣。

一樣的蕭條,除了荒草就是廢墟,舉目看去,似乎就沒有看到過任何有人煙的痕跡。

渭河不寬,道上還有廊匾稱“許廟橋”的當地木橋可以過河。哨騎的精騎稱,他們北麵走了十幾裏,這片村落基本荒廢,寨子沒有,大寨子倒有看到幾個。

但與虹縣境內的圩寨一樣,這些大寨子都是地形惡心,有山的建山邊,沒山的就聳立在爛泥水塘之中,隻留下蜿蜒的泥路出行,顯然是本地的豪強土霸。

他們義軍過去,基本上態度都非常的冷漠,就是想“借糧”,可能難度都非常大。

除非真金白銀,五倍十倍的價格購買。

張獻忠等人除了皺眉也沒有別的辦法,對這種大寨子,與闖營一樣,他們基本也是不打的。

周邊爛泥水塘,挑土去填嗎?要填到什麼時候?

攻打?一條彎彎曲曲的泥路,恐怕兵馬去多少死多少。

特別這些結寨自保的豪強,那都是當地的宗族力量,上下一心,非常的團結,內應這種事,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所以對豪強,張獻忠等人都是無視,當他們不存在。偶爾“借”到點糧,或是用金銀向他們購買到一些糧草物資。

“難道傳言有誤,這睢寧縣的人是窮鬼?”

張獻忠等人信心有些動搖,不會白跑一趟吧?

當晚就在渭河邊紮營,第二一早,革左與獻營大軍再次出發。

約走快二十裏,哨騎忽然來報,前方官山橋對岸出現官兵的哨騎,張獻忠等人還隱隱聽到火器的聲音。

張獻忠等劇賊皆是驚訝,他們在精騎的簇擁下前往,果然對岸有數十騎哨探奔騰,個個灰氈鬥篷棉甲,灰黑一片,與義軍這邊的精騎頗為不同。

特別他們馬上用一種火銃,似乎是三眼的,還不需要火繩,己方精騎逼去,遠遠的,就被他們火器打翻在地。

他們的精騎會劈砍,個個馬術非常嫻熟,搏殺非常犀利,但卻根本近不了那些官兵哨騎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