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距離大業的距離(1 / 2)

相比孫權和劉備等人而言,毫無疑問袁紹和曹操等人距離一統天下,完成大業的距離更近,除了他們之外,董卓、王允以及袁術幾人也曾經有著製霸中央,掌控大局的機會。

【袁紹、曹操、曹丕、曹睿】

袁紹、曹操、曹丕、曹睿這幾個人都曾經有機會一統天下,其中曹氏祖孫三人機會更大一些,袁紹當年最鼎盛時的地盤和勢力也無法與日後的曹魏相比。

袁紹是官渡之戰前最強的諸侯之一,他從韓馥手中奪取了冀州,並且還因此得到最頂級的謀士沮授,沮授一出場就為袁紹確定好了日後的發展方針,先是擴大地盤一統北方,後奪取天子占據大義,沮授的“冀州對”可以說是最早的出師表。雖然後來人算不如天算,沒想到董卓那麼快就跪了,爭奪獻帝的時機大大提前了,沮授也隨之改變自己的計劃勸諫袁紹早早對獻帝動手,可惜袁紹不聽,坐視曹操遷都許昌得以做大。

在後來袁曹之爭中,袁紹雖然因為曹操勢力的虛弱而占據上風,但多次不聽從沮授、田豐等優秀正直謀士的勸諫,反而相信郭圖等一幹小人,導致官渡慘敗,實力大損,後來袁氏因此一蹶不振,為曹操所滅。

曹操在消滅袁氏後,又南下平定了荊州,此時曹操距離一統天下可以說已經是僅僅隻有一步之遙了,在南方荊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關鍵,它位於南方四州中間,東連揚州(江東孫氏),西連益州(蜀地劉璋),南接交州,隻要曹操能守住荊州,那麼他一統天下就是必然的。為什麼,從局勢上看當時交州諸侯、遼東諸侯、關中以及涼州諸侯對於許昌實際上都是臣服態勢,曹操的主要反對者最多隻有孫權和劉璋兩個大諸侯,曹操隻要占據了荊州,守住了荊州,孫權和劉璋就是待宰的羔羊,江東就不必說了,三麵被包圍,隻剩下東麵能跳海,益州劉璋暗弱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威脅。

然而曹操得隴望蜀,不聽賈詡的勸諫強行順江南下企圖趁機再接再厲消滅江東,結果卻在赤壁之戰中慘敗,水軍因此基本全軍覆沒,後來周瑜等人又攻克了江陵,曹魏勢力被驅逐出長江以南,大半個荊州都吐了出來。後來曹操一度占據漢中,有機會南下平定蜀地,結果曹操可能因為赤壁之戰的陰影又決定得隴不望蜀,坐視機會丟失。

和父親曹操相比,曹丕也有著一統天下的機會,曹丕作為曹魏帝國的創立者,他擁有著很強的氣運,在他上台時,正好是吳蜀決裂時期,此時南方內杠,正是趁機擴大戰果的機會,然而曹丕在夷陵之戰時既沒有聽從王朗等人的建議幫助孫權討伐劉備,也沒有聽從劉曄等人的建議趁機夾擊孫權,而是觀望到底,被孫權耍的團團轉,後來三次南伐無果,就此去世。

到了曹睿繼位時,曹魏已經沒有了曹丕時期的氣運,但國力依然還在,曹睿作為一代明主,成功抵禦了孫權、諸葛亮等人進攻,平定了遼東,熬過這一段艱難時期,相比孫權而言,當時曹睿年輕的多,然而曹睿後來可能縱欲過度,過早的去世了,如果曹睿保重身體,多活個二、三十年,保持魏國的穩定,至少也能看到江東的****了,趁機擴大疆土,甚至消滅孫吳也不是不可能的,孫吳一滅,蜀漢早晚步其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