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在漢末三國時期是一個相當敏感的數字。不僅漢末這個時間段基本就是三十年左右(189-220),從曹操之死到高平陵政變(220-249),從劉備之死到費禕被刺殺(223-253),從諸葛亮去世到蜀漢滅亡(234-264),從曹睿去世到晉代魏(239-266),從孫權死後到孫吳滅亡(252-280),基本都是相隔三十年左右。
可以看出來魏蜀吳三國在一國之主或者真正的掌控者去世後,對於國家的影響都是很大的,那麼這些掌權者對於自己國家日後的衰落或者滅亡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呢?
【曹操到高平陵】
曆史上曹操沒有建立魏朝,卻是實際上的奠基者,他的兒子曹丕完全在曹操的基礎上才得以改朝換代,魏國在曹**後三十年因為高平陵政變被司馬家所奪權,此後曹魏不在,由司馬氏掌控了魏國的實際權力,國家變成了司馬魏。
曹魏的滅亡和曹操有著多大關係呢?這個不能說沒有。曹操相對於其他君主,算是相當的凶殘的了,他直接造成的屠殺以及大規模的民屯都對於百姓並不是很友好,但我個人認為曹魏覆滅和曹操的親族政策關係還是比較大的,從曹魏的曆史也可以看出來,曹氏的衰落實際上也就是曹氏親族的衰落。
相比其他諸侯,曹氏自從曹操開始就過於依靠親族勢力了。
在曹魏的第一代,有著眾多的人才,其中以曹操為首,輔以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等人,這個時期軍權基本都在曹氏控製在手裏,曹操基本直接領兵,中央軍夏侯惇是四將軍裏最高的前將軍、地方上曹仁是征南將軍、夏侯淵是征西將軍,外姓將領之中隻有張遼因為大破孫權一度被任命為征東將軍。等到第二代曹丕時期,他三路南伐孫權時,也是分別讓曹仁、曹休、曹真作為主帥,二代將領之中還有著夏侯尚等人。
但從曹睿時期開始,曹氏親族凋零的非常厲害,就連曹休、曹真也都先後去世了,曹睿不得不開始重用外姓將領,如司馬懿、滿寵等人,曹睿死前,又決定讓曹爽和司馬懿輔政,明顯可以看出來曹氏親族經過三代之後已經無人了,結果曹爽被司馬懿政變除去,國家就變成了司馬家的了。
【劉備到費禕】
從劉備之死到費禕之死我個人認為是回到了原點。當年在劉備將蜀漢托付給諸葛亮的時候,國家的局勢可以說是已經相當的惡劣,外部隻是初步和孫吳緩和了關係,但在劉備死後情況還不能確定,宿敵曹魏威脅依然不減。內部人才凋零,當年文臣諸葛亮、龐統加法正,武將關羽、張飛、馬超加黃忠四將軍的豪華陣容如今隻有諸葛亮還在,南方接近一半的地盤還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曹魏當時都不怎麼把蜀漢放在了眼裏,甚至認為幾封勸降信都可以讓諸葛亮投降,劉備留給諸葛亮的完全就是一個爛攤子。
劉備之死到費禕之死的這三十年實際上就是屬於諸葛亮的三十年,這三十年裏麵,蜀漢先後是由諸葛亮以及他欽點的兩位繼承者蔣琬、費禕掌權,等到這三人都死後,蜀漢回到了原點,而此時已經沒有第二位諸葛孔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