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三十年之數(2 / 2)

【諸葛亮到蜀滅】

諸葛亮去世後三十年蜀漢為鄧艾、鍾會等人所滅,這其中諸葛亮本人需要承擔多大的責任呢?說實話也不大,除了北伐政策之外,蜀漢的滅亡基本和諸葛亮沒有關係。

薑維的大規模北伐是日後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個沒什麼好說的,雖然北伐是諸葛亮延續下來的政策,然而諸葛亮的北伐和薑維的北伐完全不是一個概念,薑維獲得兵權之後,北伐的規模不比諸葛亮小,但除了一開始贏了兩次,後來越打越弱,被鄧艾完虐,而諸葛亮是越打越強的,就算他輸的最慘的第一次北伐,三戰皆敗,戰後還有人勸諸葛亮第二年重新再來,可以看出來諸葛亮主力未損的,而薑維呢?越打反對他的人越多。

諸葛亮的北伐政策為他的後繼者蔣琬和費禕所延續,都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直到費禕被刺殺,薑維掌軍權後才問題變大了,北伐的鍋丟給諸葛亮也並不合適。

【曹睿到魏滅】

在列舉的這些人中實際上隻有曹睿需要為曹魏的滅亡擔負直接的責任,因為司馬家的真正做大和曹睿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曹丕時期,司馬懿雖然已經被重用,並且坐鎮一方,但並沒有真的領兵作戰過,和陳群一樣都是表麵上的大將軍,曹睿繼位後才是司馬懿真正領兵的開始,在曹休、曹真都去世後,曹睿對於司馬懿也有些過於信任了,比如對抗諸葛亮時,他放棄在西線的張郃而將司馬懿調到西線,討伐遼東時也是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派遣司馬懿出擊,結果卻都讓司馬懿打出了赫赫威名。

曹睿在決定輔政大臣的人選時更是讓小清新的曹爽和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共同輔佐年幼的少帝曹芳,結果曹爽得到權力之後開始膨脹,有不臣之舉,司馬懿解決曹爽時順便將曹魏的根基曹氏親族一起收拾了,魏國就這樣大權旁落,日後被改朝換代,這一點上曹睿可以說是曹魏的罪人啊。

【孫權到吳滅】

孫權和孫吳滅亡的關係與劉備的情況基本差不多,實際上在孫權死前,孫吳就已經被他折騰的情況很嚴重了,但孫吳後來真的滅亡反而和孫權的關係淡化了。

孫權在執政後期表現的是相當的糟糕,他先是遼東的事情丟盡顏麵,後又縱容二宮相爭,導致國家內耗、兄弟相殘、大臣反目,最後還在高平陵政變後依然任意妄為,在有長子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幼子繼位,完全無視魏國曹芳繼位的後果,並且明知道諸葛恪不適合作為輔政大臣卻依然讓諸葛恪上台。

孫權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在他死後,吳國在數年內都是內部震蕩不斷,先是孫峻殺諸葛恪,後孫綝擅殺重臣滕胤和呂據,又廢立君主,直到孫休繼位除去孫綝後,孫吳的局勢才穩定了下來。如果不是當時魏國也因為內部的鬥爭縮手縮腳,吳國都可能就這樣直接玩完。

後來吳國的滅亡直接是暴君孫皓責任了,但孫皓如此的殘暴和他家當年的遭遇也不無關係,這個因還是孫權種下的,當年的二宮之爭可是把孫家的親情關係撕了個粉碎,此後孫家內部基本再無親情,隻有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