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包括曹家、劉家、孫家以及司馬家都屬於帝氏,其中曹家是借助宦官勢力崛起的新興世家大族;劉家作為原先的皇族,則開始沒落;孫堅起家於貧寒,孫策時孫家已經做大;司馬家則屬於漢末名門之一,隨著司馬懿的崛起而做大。
【曹家】
現在有些人覺得曹操可以算是寒門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認為曹操也是出身於寒門,這實際上是有些偏差的。
曹家的發家和宦官勢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大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在曆史上曾經服侍四位皇帝,還曾經幫助外戚梁冀,擁立漢桓帝劉恒,而後來宦官的做大就起源於恒帝。
曹家在曹嵩被曹騰收養之前,的確不是什麼大家族,曹嵩的父輩基本沒有任官的記載,這也很符合當時的情況,畢竟如果曹家真是一個大族,曹嵩可能也不會被宦官收養了。
曹家的崛起也起源於這一次收養,曹騰在當時宦官中的地位基本就是一把手,在他的幫助下,曹家一躍而起,成為了新興的大族之一,邁入了暴發戶的行列,當時曹家族人曹鼎曆任河間相、吳郡太守、尚書令,曹褒官至穎川太守,曹熾曆任太中大夫、司馬、長史、侍中、長水校尉,曹嵩本人更是擔任過司隸校尉、大司農、大鴻臚,最後花萬金得以官至太尉。
在曹操年幼時,玩伴也都是年少的袁紹等人,那時的曹操家和貧寒二字可沒有一點關係,反而是既富又貴,他的父親曹嵩因為擔任過大司農(財務主管),是非常的富有,而且在曹操長大的那些年也正好是宦官勢力走向巔峰的時候,因為和他們的特殊聯係,曹家也是相當的受益。
然而曹家和宦官勢力的緊密聯係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好處也有壞處。宦官勢力在恒帝時期打到外戚大將軍梁冀後逐漸掌權,經過兩次黨錮徹底壓製了士族,於靈帝時期走向了巔峰,此時曹家是背靠大樹好乘涼。但在黃巾大起義之後,宦官勢力開始衰落,黨錮解除,何進擔任大將軍,外戚勢力再一次開始崛起,宦官的日子不好過了,曹家的日子也受到了影響,曹操的父親曹嵩就這種動蕩不安的情況辭去官職,帶著家財避難於徐州,離開了洛陽。
十常侍之亂後,董卓入京,宦官勢力徹底覆滅,曹操後來割據一方,也因為家族和宦官勢力的聯係而被不少當時的士族看不起,甚至敵視。當然了總體來說,沒有宦官勢力的幫助,就沒有以後的曹家。
綜合來說,沛國譙縣的曹氏屬於漢末依靠宦官勢力崛起的新興家族,曹操的父親曹嵩已經位極人臣位列三公,而曹操更是趁著天下大亂之時,割據一方,後來挾天子而令諸侯差點一統全國,最終在其子曹丕時期正式建立了魏朝,成為了三國時期四個帝室之一。
所以曹操的父親曹嵩可以說是貧寒出身,然後因為被宦官收養而暴富驟起,至於曹操,人家可就是不折不扣的含著金鑰匙的富二代權二代了。
【曹操的唯才是舉政策】
上文可知,曹操並不是出身於寒門,他被後世認為是寒門代表人物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年曹操多次發布求賢令,主張唯才是舉,不拘一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