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的發展和覆滅】
孫策的在父親孫堅的基礎了攻取江東,成為了一方諸侯,孫權繼承兄業,占據揚州、荊州以及交州三地,黃武元年(222)被曹丕封為吳王,黃龍元年(229),孫權正式在武昌稱帝,建立孫吳王朝。
因為在質子的事情上孫權曾經愚弄過曹丕,所以被曹丕深恨之,曹丕活著的時候曾經三度伐吳,其中一第一次規模最為龐大。曹丕死後,孫權趁曹睿剛剛上台之際接連發兵挑釁,又聯合遼東,不過都未能動搖曹魏根基。
諸葛亮等人去世後,孫權因為屢屢北伐無果,也減緩了對於曹魏的攻勢。孫權在其長子孫登去世後,以其三子孫和為太子,又以四子孫霸為魯王,給予二者同樣的待遇,默許孫霸挑戰孫和的地位,二宮之爭隨著爆發,因為此事當時朝廷幾乎分裂,大臣們紛紛選擇站隊,兩派對立嚴重,相當的官員因為此事而葬送性命,陸遜死後,矛盾一度緩和下來,然而孫權最終還是廢掉孫和,處死孫霸,另以幼子孫亮為太子。
孫亮時期,因為皇帝年幼,先後由諸葛恪、孫峻以及孫綝執掌朝政。諸葛恪本來是眾望所歸的人選,然而他在掌權後大失所望,一意孤行討伐魏國,慘遭失利,回京後為孫峻政變所殺。孫峻掌權後則逼死了原太子孫和,後來病逝,孫峻死前將大業托付給了其僅僅二十六歲的堂弟孫綝,孫綝在曆史上擅殺大臣,廢立君王,在孫休上台後被處死。
孫休在位早期安撫民心,撥亂反正,吳國重新歸於穩定,然而在他掌權後期,將朝廷交給濮陽興和張布,默視權臣當道,後來交趾兵變,蜀漢求援,於內憂外患中去世。
蜀漢滅亡後,吳國局勢也是動蕩不安,大臣於是以年長的孫皓為帝,然而孫皓卻是當時不折不扣的暴君、昏君,他殺掉了太後,殺掉了丞相,屠戮眾多官員,逼反了不少親族,在位十多年,將吳國弄得烏煙瘴氣,最後為司馬家所滅。
【司馬家的崛起】
司馬懿是司馬家後來能崛起建立晉朝的奠基者,他在高平陵政變後成為魏國的實際主人,並且打壓曹氏親族,平定王淩之亂,為後來司馬師和司馬昭的上台鋪好了路。
司馬炎是司馬家的二代領袖,司馬懿的長子,他擊退了入侵魏國的諸葛恪,平定了毌丘儉之亂,廢掉了意圖對付司馬家的曹芳,在郭太後的建議下改立曹髦為帝。
司馬昭是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司馬炎因為眼傷病重而去世,因為無子,於是將大業托付給了司馬昭,司馬昭則平定了諸葛誕之亂,雖然因為甘露之變大受影響,被迫暫時放棄了晉公和丞相之位,後來司馬昭派兵滅亡蜀漢,封為晉王,為其長子司馬炎的改朝換代奠定了基礎。
司馬炎上台後,效仿曹丕,逼迫曹奐禪讓,建立了晉朝,並且後來滅亡了孫吳,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
Ps:晉朝的內容就不寫了,一方麵本書是漢末三國誌,主要是關於東漢末年以及魏蜀吳三國的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就不準備對於晉朝有過多的涉及;另一方麵關於記載晉朝的主要資料《晉書》有點太掉節操了,此書相當的不客觀,參考價值不大,所以也不太想寫晉朝相關內容了。
明天開始先弄一下前言部分,正文稍等再進入最後的總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