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孫吳曆史上的主要人物(中)(1 / 2)

【呂範、呂據】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呂範避難壽春時,結識孫策,為其從徐州帶出了吳夫人,後隨孫策、孫權征伐四方,對穩定江東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孫權將其比之於吳漢。官至前將軍、假節、揚州牧,封南昌侯。曆史上呂範曾經勸說孫權扣押劉備,率兵抵禦曹休。

黃武七年(228),呂範被拜為大司馬,印綬未下,呂範已病卒。孫權悲痛不已,遣使者追贈大司馬印綬。後孫權還都建業,路經呂範墓,不禁悲呼道:“子衡!”且流淚不止。還都後,以太牢禮祭祀呂範。

呂據,字世議,大司馬呂範次子。初因父親功勳,授任郎官。後來曆任副軍校尉、安軍中郎將、偏將軍、馬閑右部督、越騎校尉、蕩魏將軍、太子右部督等官職。孫權死前,以其為五位托孤大臣之一,成為了右將軍。建興元年(252),隨諸葛恪抵禦並擊退魏軍。建興二年(253),升任驃騎將軍,兼管西宮事務。五鳳二年(255),與孫峻等進攻壽春,回軍途中擊敗魏將曹珍。

太平元年(256年),呂據率軍攻打魏國,途中孫峻已死,孫綝掌權。大怒之下率軍返回,意圖廢除孫綝。孫綝得知後,命文欽、孫憲率兵迎擊呂據。呂據自殺,夷三族。孫休即位,得到平反。

【朱桓、朱據、朱異】

朱桓,字休穆,吳郡吳縣人,他官至前將軍、青州牧,假節,封為嘉興侯。孫權統事後,朱桓成為餘姚長,為當地人民解決瘟疫,又招募士卒,討伐當地山賊,所到之處,山賊都平定。後來代替周泰成為濡須督。曹丕三路伐吳時,曹仁攻打濡須,朱桓率兵將其擊敗,斬常雕,生擒王雙。石亭之戰時,協助陸遜大破曹休,還曾經提議斷其後路。魏國廬江主簿呂習曾經準備作為內應開城迎接吳軍,全琮和朱桓率軍接應,但事情敗露,被迫退軍。

後來全琮作為統帥,朱桓不服,狂病發作,回建業治病,並於第二年赤烏元年(238)病死,時年六十二歲。

朱據,字子範,朱桓的從弟。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將女兒孫魯育嫁給朱據,並任命他為左將軍,封雲陽侯。朱據儀表堂堂,體格健壯,善於論辯詰難,為人謙虛,多交士人,輕視財貨,樂於施舍,俸祿賞賜雖說豐厚但常不夠用。赤烏九年(246),朱據升任驃騎將軍。赤烏十二年(249),朱據開始擔任丞相一職。

朱據在曆史上先是被呂壹所誣陷,後來在二宮之爭支持太子孫和。赤烏十三年(250)孫權廢太子時,反應非常激烈,被被貶為新都郡丞,還未上任就遭中書令孫弘偽造詔書賜死,時年五十七歲。

朱異,字季文,朱桓之子。朱異幼時與張純、張儼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親軍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升任騎都尉,代父掌管軍隊。次年,朱桓逝世,朱異襲爵嘉興侯。赤烏四年(241),朱異獻計攻破吳國樊城外圍,回師後升任偏將軍。同年擊敗曹魏廬江太守文欽,升任揚武將軍。建興元年(252),朱異升任鎮南將軍,同年擊敗魏將諸葛誕。

太平二年(257),諸葛誕在壽春反叛魏國,並派人請求吳國出兵援救。吳主孫亮任命朱異為假節、大都督,率軍援救諸葛誕。同年八月,朱異因軍中缺糧而引兵撤退,孫綝大怒將其殺害。《全三國文》收錄有其作品《賦弩》殘文。

【虞翻、張溫、駱統、吾粲】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他本是會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後投奔孫策,自此仕於東吳。他於經學頗有造詣,尤其精通《易》學。

孫權掌權後來任命他為騎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膽向孫權進諫,已令孫權頗為不滿;同時他與一些官員亦不睦,多次被毀謗,最終被流放到涇縣。後來呂蒙意圖襲取荊州,以虞翻通明醫術為由要求他隨軍,虞翻及時勸說呂蒙奪下江陵,於禁被孫權俘虜後,虞翻多次羞辱於他,糜芳投靠孫吳也沒能逃過虞翻的侮辱。虞翻多次直言最終觸怒了孫權,被流放交州,到交州後,虞翻認為孫權和遼東交易不妥,再次被中傷,虞翻於是再被流放到蒼梧郡。後來田豫襲擊周賀等人,孫權後悔,派人尋找虞翻,然而當時虞翻已經去世。

張溫,字惠恕,吳郡吳縣人。少修節操,容貌奇偉。孫權召拜議郎、選曹尚書,徙太子太傅。黃武三年(224),以輔義中郎將身份出使蜀漢,大獲成功。後因為暨豔事件,當時暨豔是張溫引薦的臣子,於是張溫被牽連,發還到家鄉吳郡。將軍駱統曾上書為張溫辯解,但孫權不理會。六年後,張溫病逝。

駱統,字公緒,會稽烏傷人,陳國相駱俊之子。年二十,就擔任烏程相,任內有政績,使得民戶過萬。又遷為功曹,行騎都尉。曾勸孫權尊賢納士,省役息民。後出任為建忠中郎將。淩統卒,統領其部曲。因戰功遷偏將軍,封新陽亭侯,任濡須督。黃武七年(228年)卒,年三十六。有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