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一樣,已經介紹過的人物就不重複了,這裏主要簡單說一下前文沒有詳細介紹過的孫韶、步騭、步協、步闡、嚴畯、程秉、闞澤、薛綜、薛珝、薛瑩、淩統、淩操、徐盛、潘璋、丁奉、朱然、施績、呂範、呂據、朱桓、朱異、朱據、虞翻、張溫、駱統、吾粲、呂岱、周魴、鍾離牧、潘濬、是儀、胡綜、吳範、劉惇、趙達、張布、濮陽興、萬彧、張悌、留讚、留略、留平、聶友、王蕃、樓玄、賀邵、韋曜、華覈等人。
【孫韶】
孫韶,字公禮,吳郡人。孫韶的伯父孫河,本姓俞,孫策很喜愛他,便賜姓孫,將他列名孫氏家族之中。
建安九年(204),孫河被殺,孫韶統帥孫河的軍隊,被孫權任命為承烈校尉。後任廣陵太守、偏將軍。黃初元年(220),孫權受封吳王,升任他為揚威將軍,封建德侯。在曹丕最後一次南伐時,曾經領五百人敢死隊,襲擊曹丕。黃龍元年(229),孫權稱帝,任命孫韶為鎮北將軍。孫權後加任孫韶兼任幽州牧,假節。赤烏四年(241),孫韶去世。
【步騭、步協、步闡】
步騭,字子山。徐州臨淮淮陰人。他最初避難江東,於孫權統事後,被召為主記。後遊曆吳地,又任海鹽縣長,還任東曹掾,出領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轉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將,率軍接管往交州,追拜使持節、征南中郎將。次年,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將軍,封廣信侯。後遷右將軍、左護軍,改封臨湘侯。孫權稱帝後,拜驃騎將軍,領冀州牧,後因冀州分與蜀漢而解牧職。又都督西陵。赤烏九年(246),代陸遜為丞相。次年,步騭去世。
步騭駐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邊境將士都敬仰他的威信。他性情寬弘,很得人心,喜怒不形與聲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總是表現得十分恭敬。在二宮之爭時,步騭屬於魯王一黨。
步協,步騭之長子。赤烏十年(247)步騭逝世,步協嗣父之任,繼統步騭所領,加為撫軍將軍。後來蜀國被魏國所滅,東吳聞知此事,見百城無主,遂有兼蜀之誌,命步協率眾西征,卻為羅憲所阻。
步闡,字仲思,步騭的次子。他繼承父兄業,為西陵督,加昭武將軍,封西亭侯。曾經勸諫孫皓遷都武昌,後來孫皓召其為繞帳督,步闌遂反,投靠晉朝,司馬炎派遣車騎將軍羊祜、荊州刺史楊肇前往接應。孫皓使陸抗西行討伐,步闡兵敗被殺。
【嚴畯、程秉、闞澤】
嚴畯,字曼才,徐州彭城人,當時的著名學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誠。他因為中原****而避亂江東,與諸葛瑾、步騭是好朋友,被張昭推薦給孫權作騎都尉、從事中郎。
建安二十二年(217),橫江將軍魯肅去世,孫權打算讓嚴畯接替其位。嚴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能力對抗在荊州的關羽和北麵的曹魏,便堅決不接受此任命。後來擔任尚書令。嚴畯享年七十八歲。著有《孝經傳》、《潮水論》。
程秉,字德樞,汝南南頓人。三國時期的著名儒學家。起初跟隨鄭玄,後來北方荒亂而到交州避難,期間與劉熙考究五經大義,因此通繞五經。後來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為長史。吳大帝孫權聽聞程秉的名聲,於是以禮征召他,程秉到後,被任命為太子太傅。後來因病在任職期間逝世。程秉著有《周易摘》、《尚書駁》、《論語弼》,凡三萬餘言。
闞澤,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人,三國時期的學者。少年時家貧,隻得向別人抄書,於是博學多聞。漢末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升郴縣令。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征召他為西曹掾。後官至中書令、太子太傅,封都鄉侯。虞翻稱其為“蓋蜀之揚雄”、“今之仲舒”。赤烏六年(243)卒,孫權為之痛惜,數日不食。闞澤曾撰有《乾象曆注》一書,今已佚。另有《九章算術》,亦不存。據傳,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衝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鑒了他的成果。
【薛綜、薛珝、薛瑩】
薛綜,字敬文,沛郡竹邑人。少時避亂至交州,師從劉熙。士燮歸附孫權,召其為五官中郎將,出任合浦、交阯太守。後從征至九真,回朝任謁者仆射,後升任尚書仆射,又改任選曹尚書。曾經勸阻孫權北伐公孫淵。赤烏五年(242),他擔任太子少傅,兼任選部職任。次年,薛綜去世。薛綜是當時名儒,著有詩賦難論數萬言,集為《私載》,並著有《五宗圖述》、《二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