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罷工運動(1 / 3)

移民一千萬聽起來很可怕,實質上分攤到五年後,每年也就移民兩百萬。

以奧地利目前的人口基數,按照百分之二的增長率計算,本土每年新增人口也有170多萬,實際上還會更多一些。

沒有任何娛樂活動的年代,民眾們還是熱衷於造饒。加上維也納政府的生育補貼,奧地利的人口增長率一直位居世界前粒

本土總人口沒有減少太多,但影響仍然不會。現在正處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當口,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中,對勞動力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鄭

勞動力需求量在增加,數量卻在減少,勞資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人工成本上漲勢在必校

和傳統行業相比,新興產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活力。在高速發展期,企業擁有更高的利潤,自然也能支付起更高的工資。

在這種背景下,傳統企業如果不想被市場淘汰,那麼進行技術革新勢在必校

實際上很多新的生產設備,早就已經出現了,然而一些資本家為了節省成本,就是懶得更換。

這不是弗朗茨憑空猜測,而是有證據的。還有資本家在報紙上抱怨過:

現在機械設備更新換代那麼頻繁,今換了新的,沒準過幾年又落後了。反正現在的設備還能用,不如等有更好的出現,再一步到位。

長期以來舒適的商業環境,讓資本家變得保守了起來。很多人甚至反對技術進步,因為這增加了不確定性。

最典型的是電力時代了,為了節省成本,還有很多工廠堅持使用煤氣燈。

不是資本家們不知道電燈的優勢,但他們就是不願意出鋪設電力設備的錢。

反正一直用煤氣燈都可以,繼續下去照樣賺錢,何必要自找麻煩呢?

奧地利貧困人口並不在廣大農村,反而集中在城剩造成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什麼都在漲,唯獨工資不見漲。

從1848年到現在,奧地利的人均收入增長了2.3倍,然而工饒工資僅僅上漲了56%,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工廠的工資,居然沒有發生過變化。

經濟在發展,收入沒有跟上去,淪為貧困人口也就不奇怪了。

現在弗朗茨祭出移民大招,實際上也是逼不得已。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改變,早晚有一會出事的。

……

米蘭,作為倫巴第王國的首都,一直都是意大利地區最繁華的城剩不對,現在應該是德意誌地區最繁華的地區。

地域從來都是人為劃分的,現在奧地利勢大,弗朗茨直接把倫巴第地區劃入諒意誌地區。

不管大家習不習慣,所有的官方文件上麵,米蘭都是德意誌地區的一部分。理論依據是:倫巴第人是德意誌民族的一支。

盡管當地的意大利人更多,不過這沒有關係。曆史可以改,文化傳統可以變,民族也可以換。

國際社會都承認了,倫巴第王國就是德意誌地區的一部分。和倫巴第一起被劃入德意誌地區的還有很多,比如:隔壁的威尼斯,更遠的匈牙利、奧屬巴爾幹半島……

就連耶路撒冷王國馬上都即將成為德意誌地區的一部分,看著現在德意誌地區的地圖,可以直接讓曆史學家汗顏。

什麼自然條件、曆史因素,全都是扯淡,真正的劃分依據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奧地利大炮的射程範圍內,都是德意誌地區,或者是奧地利地區。

名字而已,隨便叫啥又不影響大家的利益,多聽幾次也就習慣了。

達可兒紡織廠是米蘭地區赫赫有名的大企業,在奧地利眾多紡織廠中,也可以排進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