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維也納政府的工作重心再次回到了國內。奧地利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國內經濟發展不均衡,貧富差距不斷在擴大。
單看人均收入64.6神盾,這個數字已經不低了。在扣除孩童和老人後,勞動力的人均收入更是破百。
然而現實卻是,大資本家、大貴族年收入上千萬,絕大部分普通的工人實際年收入不足30神盾。
這方麵弗朗茨也是既得利益者,作為拉高了人均收入存在,現在他卻不得不為貧富差距擴大而頭疼。
以維也納為例,作為全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維也納人均年收入高達328神盾。
這個收入放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那都是中產階級往上。
維也納作為奧地利的金融之都、文化之都、科技之都、教育之都,有這麼多資源加成,達到這個水平似乎不奇怪。
然而,統計數據告訴弗朗茨,這隻是表麵上的繁榮,內部存在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
維也納106萬人口,其中適齡勞動力62萬。年收入達到328神盾的僅有不到11.2%,年收入超過100神盾的也隻有29.6%,年收入低於30神盾的占24.6%。(隻計算勞動力人口)
這還是首都,低收入人群就這麼多,要是換了別的地區恐怕會更加嚴重。
按照統計出來的數據,全國年收入低於20神盾的貧困人口高達31.2%。這不是一個發達國家應有的數據,然而現實就是如此。
貧富差距懸殊隻是一方麵,區域發展不平衡更加令人觸目驚心。最窮的縣城,人均年收入還不足8神盾。
這個收入,估計隻夠吃土豆。這還是建立在奧地利是產糧國的前提下,要是在英格蘭,那就隻能找野菜湊合了。
並且這種差距,還在不斷變大鄭窮的地區越窮,富得地區越富。
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鄉差距,正在以驚饒速度拉開距離。
1848年廢除農奴製到1854年,這5年是奧地利農村經濟發展的黃金時間,農業產值在五年時間內增長了百分之五十六。
然後農村經濟發展就迅速慢了下來,尤其1873年農業危機爆發後,奧地利農村經濟還一度出現負增長。
在全國經濟突飛猛進的情況下,1875年奧地利的農村經濟增長速度還不到1%,幾乎可以是在原地踏步。
這麼多問題彙聚起來,弗朗茨的頭發都快要愁沒了。“解決”起來簡單,問題是該怎麼解決?
不光是奧地利的問題,19世紀就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例外,大家都沒有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自從弗朗茨提出這些問題後,維也納政府就一直在想辦法,然而現實還是這麼殘酷。
弗朗茨甚至不敢下令讓官僚們必須解決,因為這個命令一旦下達,他恐怕就看不到真實數據了。
現在又不是互聯網時代,在這通訊落後的年代,要粉飾太平非常容易,大筆一揮改改數據就行了。
欺上瞞下是官僚集團的賦技能,這方麵隔壁的沙皇政府就是例子。自從亞曆山大二世推動改革過後,俄羅斯帝國就以紙麵上驚饒速度發展。
單看紙麵上的數據,俄羅斯帝國的工業實力已經超越奧地利,估計要不了幾年就要超過歐洲大陸了,或許在亞曆山大二世有生之年,俄羅斯帝國還能夠超越全世界。
對比沙皇政府的官僚,奧地利的官僚還算是有良知的。數據造假也存在,但絕對沒有那麼喪心病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