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自由(2)(2 / 3)

“你問我關於是否覺得自由,我不說我自己,就說我姐開的賓館吧。跟政府打交道要靠賄賂,而且比賄賂還複雜,你給我好處,我可以幫你搞定,你不給我好處,你這個店就關門;我讓你開你就可以開,不讓你開,你就馬上關門,就是這種感覺。我姐她們開賓館是租的房子。比如說酒店的消防,也是每年都會檢查的,檢查歸檢查,但是還是會要錢吃飯,給別人好處,否則不給你過關。有的事情即使按規章做得很好了,但是你人情沒有做到,就可以一口把你否定了,所以這個我覺得很不好。我就在想,我們沒有錢,好不容易攢錢開一個店,我付出了這麼多努力,我做得也沒有問題,但是你說關門就給我關門了,我是不是覺得很委屈。”

給工人靈活工作時間的一家小型鄉鎮企業

很多的現代企業都實行了所謂的規範化管理,在我看來,規範化往往意味著:以企業為中心、以生產為中心;缺少甚至喪失人性化或者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維和管理方式。

2011年10月我去了四川省金堂縣。金堂縣是全國最早組織農民外出打工的一個勞務輸出大縣;同時,金堂縣也是全國最早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造條件的地方。1998年,就建設了第一個“金堂縣回鄉創業示範園區”。在金堂縣,我有機會訪談了一位返鄉創業的女企業家。我們交談了2個多小時,她給我講述了她的打工經曆、創業經曆、扶持他人創業的經曆等。她的企業的人性化用工模式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知道她的這種管理模式在大城市、大工廠一定被看做是不規範和落後的,在鄉鎮企業中也不一定得到提倡,但是我在她的企業管理理念中看到了最珍貴的東西:讓管理模式適應人的需要。這樣的企業管理模式是工人獲得自由的前提。下麵是周總的部分談話內容:

“我老家是金堂縣趙鎮的,1970年出生。我高中畢業,沒有考大學,因為當時家庭條件還是比較差的。我88年高中畢業後,在縣裏的國土局工作了三年,工資每個月70塊。就覺得工資太低了。別人說外麵的世界多好,就想往外麵跑。91年的初,縣裏勞動局幫助中外合資公司招工,是一家美國的合資公司,做蚊帳的。我就去了,我們一起去的有40多個女孩子。當時工資一去就是400塊,哇…高了好多倍了嘛。92年的時候,經過老鄉介紹,我去了珠海一家織衣廠,工資一下子漲了一倍,一個月800多塊,有時候可以到1000多塊。後來又去了東莞的一家鞋廠,因為那裏老鄉多些。94年下半年,我開始在東莞賣菜。我開始拿了一個攤位,後來又要了幾個攤位,最多的時候我有6個攤位。我雇人幫我賣菜。一直做到98年。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賺1萬多塊,不好的時候一個月也有2千到3千,反正沒有賠過。

“做到98年的時候我大概就有十一二萬塊錢的存款了。存了那麼多錢的時候了,我媽就說叫我回家。回家之後,在我表叔的技術支持下,我開辦了豬鬃廠,一直做到現在。在這十多年中,我又支持我們當地其他人開辦了十多家豬鬃廠。

“現在我廠裏有80多個工人,上個月的平均工資達到了1800多塊。我們是計件的,有的人一個月可以掙到3000多塊,最少的也有幾百塊的。我們的管理製度就跟外麵不一樣。我們那裏的工人基本上都是女的;她們的老公基本上都是在外麵打工的;土地現在基本上是轉給承包戶了,都沒有土地了;她們在家裏又要照顧老的又要照顧小的。所以我們的上班時間和管理機製就是要讓女工既可以上班又可以照顧家裏的事情。別的廠是上午8點和下午2點上班,我們這裏上午10點鍾來也可以,下午5點鍾來也可以。大家很自由的。女工如果有事,一天兩天不來我也可以不管,但是十天半月不來就要跟我講一下了,因為有時候會趕貨。。反正就是很人性化的管理的。

“我們廠旁邊有好幾個食品廠,他們對工人的管理就很嚴格,早晨必須按時上班,上個廁所隻有幾分鍾的時間。我廠裏的工人別人請都請不去的,他們廠那裏的工人隻要我要,他們就要跑到我們那裏來。他們的工資也不高,一個月也就是1000多點兒。”

三、“無奈選擇”就是沒有自由

無奈選擇是在無法實現主動選擇的情況下不得不做的其他選擇。回顧書中打工群體所麵臨的工作和生活狀況,處處麵臨的都是無奈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