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公平(2)(2 / 3)

這裏用英國的例子想要說明的是,首先,消費不公平一定會引發社會問題;其次,消費不公平的背後一定有不合理和不公平的社會經濟製度在起作用。

1900元的工資我快養不活自己了-和工友葉子的交流:

下麵我們來看看工友的消費情況和工友對消費公平的看法。2011年6月1日我在蘇州和葉子就社會公平問題進行交流,我是這樣歸納葉子的看法的:

*他一個月1900元的工資隻夠維持“活下去”的基本消費;

*能有一個自己住的地方是最低的要求,也是體麵生活的基本需要;

*不同意主流社會和精英們的“個人奮鬥”觀點,因為個人奮鬥拚的是起點和資源,但是人與人的起點和資源差別很大;

*從自己和一點一滴做起,爭取社會公平。

葉子1990年出生,陝西人。他是2006年初中畢業後出來打工的。在東莞打工了幾年,現在在蘇州打工。他很健談,也有很多想法,下麵是他說的話:

“至少在目前這個世界,沒就有公平的東西。拿我工作的廠來說,辦公室比車間大,今年工資上漲,那些坐辦公室的工資也上漲了。老板就是不停地壓榨工人。我們工人是什麼樣的,租房是300多塊錢,我們又要穿要吃要喝,我們也應該有一些長遠的東西在裏麵,我需要有一定的錢找自己住的地方,這些都沒有給工人考慮進去,就是給工人最少的錢,維持你活下去。

我一個月拿到手裏1900塊錢,我的花費:

*房租:370多塊錢。應該有10平方米大吧,裏麵什麼設施都沒有。

*吃飯:500到600元就花了。如果上夜班,白天三頓飯都要自己解決。

*衣服和零用:400到500元。有時候也要買幾件衣服,買條褲子也要八九十,那是最便宜的。我的衣服有的都穿10多年了。有時候也要和朋友吃個飯。

*電話費:有時候差不多要100多塊錢的電話費,最後一個月工資就幾乎就是所剩無幾。我覺得1900真的快養不活自己了。

*存錢:以前在廣東的時候雖然工資低可能還可以存上一點錢。現在在這裏就感覺一個月存上200塊錢就不錯了,壓力太大了。

“現在的主流的社會、那些精英覺得隻要奮鬥就可以達到想要的生活,但是個人奮鬥是需要一些基礎的,或者是你應該有一些資源。比如兩個人,他們學習都不錯,一個是出生於有錢的家庭,一個是沒錢的家庭,有錢的家庭供他/她讀好的學校,沒錢的家庭就讀不起,就不能算是公平。

“至少應該讓我們有體麵的生活,至少應該是有吃有穿,也應該有長遠一些的保障。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勞動法培訓的時候,一個工人就說,他自己的要求很低,其他都可以忍受,隻要求能給他提供房子住。但是現實是我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我想有一個安定的住的地方。如果你問我,怎麼樣算是安定的住的地方,我似乎也挺模糊的,就是始終想找這樣一個地方,這五年來我一直在尋找這樣一個地方,但是現在發現根本沒有的,找不到。這麼多年了,就想在城市裏麵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而不是住別人的,那種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我最近也有一個想法,把那個工廠看到的那些東西分析寫出來,放在博客上讓大家看到,至少有一個人看到,也許就影響了一個人。改變社會這個過程非常漫長。我對公益組織是有向往的,但是同時又有擔心,不管多理想的事業,做久了也許就變成了一種工作、一種專業化的程序,與其那樣,還不如在工廠裏,不脫離自己的本色。”

物價跟著就漲,還不如不漲工資-和工友歡歡的交流:

2011年6月5日,我在蘇州和工友歡歡聊天。我們聊了很多,從生活和工作現狀,到對未來的打算,到對社會的看法。在歡歡的看法裏,對未來的樂觀和悲觀混雜在一起,對現狀則是強烈的不滿。

歡歡,1988年出生,安徽安慶人。初二沒有念完就出來打工了。2008年開始在蘇州這邊打工。現在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下麵是她的話:

“我覺得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不能說成為富人,就是生活小康一點。有一個住的地方,然後就是家裏麵不愁吃,不愁住,可以供得起孩子上學,就可以了。在蘇州我們是買不起房子的,所以這個想法在這裏不可能實現。如果說我付出了努力,我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我就可以了,是在我們老家的合肥市裏麵,因為離他們家,離我們家都可以。如果說打算在合肥那裏買房子,肯定就是在那地方住,不會說把房子買在老家,我在蘇州這邊上班,那我寧願不買這個房子。不過,這個願望現在不敢說什麼時候可以實現,可能要到30歲以後。如果我和我男朋友相處得好,先結婚,然後先掙錢,然後再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