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公平(1)(3 / 3)

現在有一個流行的用語:仇富心理。今天的中國是世界上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國家,在這樣的狀況下我覺得中國的貧民百姓的仇富心理是相當地不強烈了。在談到貧富差距和對富人的看法的時候,工友首先想到的是富人通過什麼途徑致富的,而不是簡單地看到別人富裕就眼紅。下麵是我和一位叫杉杉的工友的交流。通過分析,杉杉認為,打工者就沒有辦法和富人比,因為富人有資本、有學曆、有渠道,這中間窮人可以奢望的是學曆,所以失去獲得學曆的機會是杉杉認為最不公平的。

杉杉1990年出生,老家是湖北的,在河南濟源讀的中專,學的電子計算機專業,但是隻學習了一年就出來實習了,沒有學到什麼東西,也對打工沒有任何幫助。2007年開始出來打工,一直都是在蘇州。2011年6月9日,我和杉杉聊天,下麵是我們談到社會公平問題時的對話:

問:你覺得這個社會公平不公平?

答:有一些方麵是公平的,有一些方麵不公平。

問:哪些方麵公平?哪些方麵不公平?

答:就說貧富差距吧,富人如果很富,因為是好好地掙錢,自己又能吃苦,而且有那個資本,然後他靠這個資本,再靠他自己,因為有一些本事,不管是學曆還是社會經驗什麼的,他再有這個渠道,那他賺錢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一些的。窮人是靠勞動,是靠雙手。

問:你覺得公平嗎?就是你剛剛說的,那些富人有資本、有學曆、有頭腦、有渠道,所以才富,按照你這個邏輯應該是公平的,是嗎?

答:也不是很公平,因為窮人在教育方麵很欠缺,因為太窮了,所以這個就是不公平的。

問:你開始說也公平與也不公平,而現在認識社會是不公平了?

答:我覺得富人他們有資本,他們靠他們的資本去賺錢,這樣的人和窮人比較,他們是公平的,就不能比了。

問:你的意思是說富人和富人之間的競爭,可能是在一個層次上,他們之間是公平的。但是富人和窮人之間就沒有辦法相提並論了?

答:對。

收入/工資不公平

在本書的第三編第二章的“同一個世界,不同的現實”小節中,羅列了中國懸殊的收入差距現狀,這裏不再全部重複,隻拿出其中兩個數據予以強調:中國公務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6倍,世界平均值為2倍;中國國企高管工資是最低工資的98倍,世界平均為5倍141。我們關心的是:這樣懸殊的收入差距到底是否公平?用什麼標準和價值觀來判斷是否公平?誰來判斷是否公平?處於不公平地位的人是否有能力來改變現狀?

思考工資問題的時候,我有兩個迷思:一個是,我們比較容易知道窮人的工資和收入,但是很難了解富人和官員的收入和財富。我做過無數農民和工友的訪談,有時候會遇到訪談對象不想告訴我收入情況的例子,但是不多,很多時候我們會一起回憶收入狀況,有時候還會一起算微薄的家庭財產的情況。但是麵對收入較高和很高的人,我們就很難了解他/她們的收入和財產情況。我們就幾乎不可能了解官員的財產來源和財富狀況,這個是不言而喻的;第二個是,我不知道工資到底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們很難知道各行各業的贏利情況,因為這些信息都是商業秘密。勞動者就在這樣的“黑洞”中無法知道自己的勞動價值。

同時,具體需要麵對的社會不公平問題是會隨著曆史階段的不同發生變化的。比如,新中國成立後的三十年,中國人民享受了平等的醫療、教育等社會服務和社會保障體係,在平等得到極大保障的同時,極端平均主義導致了生產和工作積極性的下降,那時候人們思考的是:絕對平均主義是不公平的。改革開放30年了,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世界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這時候對公平問題的思考是:以社會不公平為前提-以犧牲大多數人的福祉來謀求少數人發財致富和經濟總量的增加-的發展可以持續嗎?

讓有錢人自己來勞動一下-和工友杉杉的交流

下麵是我和工友杉杉的交流。杉杉認為收入差距巨大是很不公平,原因是:

*因為學曆差異所帶來的收入差異不公平,因為高學曆的人往往本身家庭環境好,大家從起點上不公平。

*普通勞動者和管理者的收入差異巨大不公平,杉杉質疑道:“讓富人和有錢人來自己來勞動一下、感受一下。”我理解她的意思是,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被低估。普通勞動者的勞動是非常辛苦的。

*杉杉對不公平的體會主要不是出於和富人的對比,而是基於對自己生活狀態的不滿。她的意思是,富人你可以富,但是窮人不能窮到一天不工作就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不能窮到工作了4年都沒有一點兒積蓄。

2011年6月9日,我和杉杉(簡介同前)聊天,下麵是我們談到社會公平問題時的對話:

問:有人說,打工的人就是這個命,就應該這樣,誰讓我們沒有上大學,你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