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用工荒”與新工人的形成(1)(2 / 2)

從各地政府爭奪富士康的做法,和富士康在當地落戶後政府幫助企業招工的做法,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已經要挾了政府。這個時候,當企業們大喊“用工荒”的時候,那麼政府為了留住企業、為了讓企業“生存”,會進一步“讓利”,讓政府的利就是讓工人的利。

企業的思維邏輯是:反正打工者無論如何都要出來打工,所以企業不愁招不到工人。這樣的邏輯就促使和加重了工人的流動,所以出現“持續性用工荒”,因為打工者會持續流動以期盼謀求更好的出路。

二、“用工荒”的表現和原因

經過閱讀和觀察,我發現“用工荒”有三種形式,包括“脈衝式用工荒”、“春節前後用工荒”和“持續性用工荒”。造成這三種“用工荒”的原因有所不同,最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持續性用工荒”,因為持續性“用工荒”反映的是中國整體用工環境的問題。

“脈衝式用工荒”

這種“用工荒”主要是由像富士康這樣大型企業進行擴張導致的。當像富士康這樣的大企業進行擴張的時候,短時間內用工需求量劇增,對勞動力市場進行衝擊,導致“脈衝式用工荒”。根據新華網鄭州2010年8月29日的題為“富士康在鄭州大規模招工致當地企業加薪留人”的報道66,富士康鄭州公司廠區2011年底達產後,用工規模在15萬人以上,而整個河南省向省外輸出的勞動力約為1千多萬人。

“春節前後階段性用工荒”

如果關注新聞報道,那麼報道“用工荒”最集中的時段是春節前後,也就是說存在春節前後的“階段性用工荒”。導致這種“用工荒”的原因是打工者雖然在城市長期工作和生活但是不能在城市安居,而且很多打工者的孩子留在老家,這種家庭的不團圓導致了打工者在春節期間的集中返鄉,從而導致春節前後的“階段性用工荒”。

《中國青年報》2011年3月30日發表題為“劉易斯拐點還是中國拐點?拐點論困擾中國經濟”的文章67,文中提到:“賀雪峰常年在基層搞鄉村建設,這位總是‘站在農民立場研究問題’的學者認為,表麵看民工‘年年荒’,其實隻是春節才‘荒’。農民打工的工資並不隨工齡增加而增長,甚至會隨年齡增長下降——這時候回家過個節,再想一想,是否換個地方碰碰運氣。當農民工還在家鄉考慮要去哪裏務工時,工廠卻迫不急待要開工生產,‘用工荒’叫得山響,好像到處都缺工。實際上,隨著節後農民工大量外出,‘用工荒’的企業很快就招到人手,很快就‘又將農民工當作機器對待了’。”

“持續性用工荒”

“用工荒”現在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存在於幾乎所有的行業和企業中,當然嚴重程度會有區別。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因為用工企業的工資、待遇不能留住工人,同時也由於工人應得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也有很多人稱“用工荒”為“待遇荒”和“權益荒”。

本書的第一編第一章描述了打工者在城市工作的不穩定現狀和工作不穩定的原因。打工者自己選擇離開是工作不穩定的主要原因,被老板開除的情況有,但是占少數。打工者跳槽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包括:被企業條件和工作性質所迫而離開的(工作條件差、勞動保護差、工作無聊);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為了謀求技術提升、為了謀求更好的待遇);道德的選擇(覺得那個工作性質太沒有良心了)。

在武漢的時候,一個朋友給我描述了他對武漢富士康廠區幾個突出的印象:一是在大門口看到很多人拉著箱子往外走,同時有很多人拉著箱子往裏進;二是廠區裏麵應有盡有:心理谘詢室、體育設施、醫院、培訓中心、商場等;三是宿舍樓下麵都拉著網子,是用來防止跳樓自殺的。看到這些現象,我們不禁要問,富士康廠區有這麼好的條件,支付給工人的工資也比其他企業要高,怎麼還有那麼多工人不斷離開?怎麼還有工人會去跳樓?究其根源,打工者不僅僅是個工人,同時是男人、女人、父親、母親、兒子、女兒,他/她們有做為完整的人的各種需求。工廠裏麵的環境再好也是工廠,不應該成為工人生活的全部。“謀求做為完整的人的生活”是產生“持續用工荒”的根本原因。第一編第一章裏所闡述的“滿意的工作不等於滿意的生活”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三、“用工荒”產生的影響-工友體會到的用工環境的變化

雖然打工者對用工環境很不滿意,但是在持續“用工荒”的影響下,用工環境還是發生了一些積極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