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生活在別處(3)(3 / 3)

陳滿賢的故事

2010年11月14日,我訪談了在東莞打工的陳滿賢,她是重慶奉節縣吐祥鎮齊嶺村人,1976年出生,1996年20歲的時候開始出來打工。她告訴我:“今年(2010年)10月份剛買了房,在吐祥鎮買的,一共花了二十二萬元左右,除了自己的錢之外,都是找親戚朋友借的,自己有十幾萬,其餘的都是向別人借的。以前我媽不想我嫁到外麵,所以不讓我出來打工,直到訂好婆家之後才讓出來打工。現在雖然嫁得很近,離婆家隻有幾分鍾路程,可也是十來年沒有見過媽媽了,因為一直沒有回去過。直到今年才回家見到自己的媽媽。嫁到婆家已經十三年了,隻回家裏過了兩次春節。如果有條件的話,我想現在就回去,隻是不知道回去以後幹什麼。現在新房旁邊有很多人在賣小吃,做生意的人太多了,所以小生意也不好做。”

喻格的故事

2010年9月6日,我訪談了在重慶打工的喻格。她是重慶洪湖人,1975年出生,丈夫也是重慶人。她們有兩個女兒,一個10歲,一個8歲。夫妻在重慶市打工,和另一戶人家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住房。兩個女兒在農村老家由爺爺奶奶照顧。她說:“重慶這地方消費很高,如果想有自己的房子,對我們打工族來說,是一個很遙遠的期望。我現在租的這個公寓是舊房,如果買下來差不多要35萬左右。35萬!我們可能一生都賺不了這麼多錢。有一句話‘計劃沒有變化快’,你怎麼計劃?!變化來了還不是一場空!像現在的房價,本來計劃一年存一萬,或者一年存五千,多少年之後可以買一個房子,到時候房價一漲,什麼都泡湯了。我們還沒有想過在老家蓋房子,蓋了也是我們老了以後才去住,現在沒什麼用處。我不羨慕蓋了房子的人。不要說在農村老家蓋房,就是在鎮裏麵買房我都要考慮一下。不要說我手頭上沒有那麼多錢,就是手裏麵有那麼多錢,現在叫我用十萬二十萬在鎮上買一套房子,我也不會買。買了有什麼用?!在那裏什麼東西什麼工作都沒有。在這裏,不管環境好還是不好,我要在這裏立足。”

熊大義的故事

我們聽到的大部分都是城鄉之間進退兩難的故事。下麵熊大義的故事給人的初步感覺是他城鄉之間可進可退,但是如果仔細看就可以發現,這並不是遊刃有餘主動選擇的可進可退,而是無奈之下的兩手準備。但是,這畢竟比進退維穀要強很多。

熊大義(男)36歲,小學畢業。有兩個女兒,在老家縣城裏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妻子和他一起在東莞打工。他們2005年在縣城買了房子,孩子和老人就住在那裏。提到未來的打算,熊大義說道:“我們打算先將兩個女兒撫養長大,讓她們自己可以掙錢了,我現在養老保險也買了這麼多年了,到時我可以回村子裏種地。要說問想待在哪裏的話,還是老家比城市好,在這裏我們始終是外地人。不過現在這裏的本地人沒有以前那麼歧視外地人了。對於未來的打算,也不是很擔心,反正現在養老保險也買了這麼多年了。加上我們村子裏也還有房子和地,所以到時實在沒辦法也可以回村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