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生活在別處(1)(3 / 3)

在四川鄰水縣柑子鎮斑竹村

我是2010年9月去的斑竹村。從成都坐上去鄰水的大巴,一路上大部分是高速公路,很通暢。在鄰水再換上去鎮上的大巴,雖然要走很多山路,但是路況都很好。斑竹村就在公路旁邊。下了公路,村裏的小路就是土路了,很窄,而且沒有修出路基,再加上山區地勢高低不平,到了雨天村裏的路就更難走了。

我爬上一戶人家的屋頂,放眼望去,有很怪異的感覺。由於地勢不平,田地都是一小塊一小塊的,突然會在稻田裏聳立起一座嶄新的樓房,一般都有3層高甚至4層。這突兀的樓房和旁邊彎曲泥濘的土路、和周圍起伏的稻田和不遠處的灰暗的老屋形成鮮明的對比。

幹到60歲就不幹了-和朱一先生的交流

朱一先生56歲。老母親健在,80歲了;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結婚了;二兒子剛生了兒子。家裏有六口人的田地,一共田三畝多,地三畝多,很碎雜,在不同的地方。田地都沒有自己種,給別人種了。他告訴我:“我40歲才開始出去打工,之前一直在家裏麵種地。我老婆比我出去的早,她打工二十多年了。我、我老伴和我女兒都在一個廠打工,是廣州新唐的一個很大的製衣廠。我幹的是技術活,工資挺高,一個月有3000元到4000元。老伴和女兒也在那裏打工。女兒在那裏打工2年多了,她技術好,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4000多。兒子和兒媳婦後來也在那家製衣廠打工。大兒子的技術最好,是製版的,工資高;兒媳婦的工資可以達到2000多。現在小兒媳婦剛生了孫子,兒子兒媳婦都在家裏歇著。兒媳婦在家帶兩年孩子,然後再出去。到時候就讓奶奶回來帶孫子。

“我這次是辭工回家蓋房的。我們廠裏麵如果辭工不批就得自離,就丟掉一個月的工資,如果兩個人回家的話至少得損失五六千。所以,我是批下來才回家的,要提前爭取嘛。我過陣子再回去廠裏工作幾年,最後一次出去,幹到60歲就不幹了。我去年(2009年)3月份回來開始蓋房。蓋了三個多月,雇了10多個工人,工錢三萬多塊錢。四層樓,蓋房子一共花了17萬。14萬是材料的費用,3萬是工錢。打工的錢一下子就花完了。小女兒貢獻了一萬多,二兒子一萬多,其餘的都是我們自己的。這房子也有大兒子的一份,他以後有錢了也會有貢獻。在這裏家家戶戶都這樣,打工的錢基本上都花在房子上。村裏沒有誰家不蓋房的。我們的房子是在我們自家的田裏蓋的。老房子還在,我媽媽住在老房子裏。”

為老人建設“新”農村-我和朱一先生的對話

*問:你能不能想象一下20年之後我們村子是什麼樣子的?

*答:20年以後我們村子會有大的變化。

*問:是什麼樣子的?

*答:現在搞新農村,大家住在一起集中規劃。

*問:那你這房子不就白蓋了嗎?

*答:我這裏不會白蓋的,就規劃在這一塊。

*問:那別人家蓋的房子怎麼辦?

*答:肯定搬遷有補償。

*問:有新農村建設很好,但是那個時候村子裏還是像現在一樣隻有老人和孩子住呢?還是什麼樣子?

*答:20年後肯定還是老年人多。

*問:新農村就是給老人和孩子的新農村了?

*答:是啊。

在400多平米的房子裏-參觀林婆婆的家

站在田埂上,我看到不遠處的田間有一座非常高大漂亮的房子。順著小路彎彎曲曲地走下去就到了樓前。我很冒昧地敲門,林婆婆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在林婆婆的允許下,我逐層參觀了林婆婆家的新房子。一共有4層,地麵都鋪了地磚。每層都有抽水廁所,廁所裝修得也很豪華。在2層和3層還有洗澡的浴室。我試了,都有熱水,原來樓頂裝了太陽能熱水器。2樓客廳很大,有紅木的家具。一間臥室有新的紅木床,另一間有張舊雙人床。林婆婆說,她平時和孫女就睡在那張舊雙人床上。所有房間都裝修好了,但是大都是空的,隻有2樓有家具。不過,2樓也還是顯得很空曠。想象一下,這4層樓每天隻有林婆婆和小孫女兩個人住。據鄰居說,林婆婆的兒子是個小包工頭。林婆婆告訴我:“我81歲了。丈夫去世三十多年啦。我有一個兒子四個女兒。兒子40歲咯,他和他媳婦在打工,他們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兩個孫子跟他爸爸媽媽在一起,孫女10歲了,在這裏上學。這裏就是我和我孫女住,其他人都去打工去了。這個房子是兒子打工掙的錢,花了二十幾萬。打工的錢都花在這上麵啦,還欠了幾萬元的債。現在把房子都修好啦,等兩個孫子結婚的時候都不用再修房啦。家裏有4個人的地,都給別人種著。”

新房子隻是儲藏室-住在仇先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