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真正的散文的寫作者來說,是非常艱難的。幾乎每一行字,都會暴露寫作者的一切。對小說和詩歌的作者來說,掩飾自己也許是比較容易的,但是對於一個散文的寫作者來說(也包括我自己),寫作散文的修養是不足的,這也是散文寫作的致命弱點。
作為一個經常的閱讀者,對近幾年的幾種年選粗略看了一下:漓江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散文年選,甘肅的散文人選的極少。和詩歌呈現了巨大的反差。在重要的文學刊物,甘肅的散文家雖然有時候會占據一定的篇幅,甚至是比較大的篇幅,也有許多作品發表在重要的位置上。但是,甘肅的散文整體上在全國沒有大的影響。一些對中國當代散文的評價文章,甘肅的散文依然沒有進入重要評論家的視野,即便是提及,也依然沒有占據到重要的地位。這是一個現實。
一些具體的散文寫作問題
作為一個散文的經常寫作者,散文的文體的自覺性探索是應該注意的。散文畢竟是一種古老的文體,有著非常悠久的傳承。現代的小說、詩歌幾乎是和古代的文體完全脫節了。而散文則不得不麵臨這樣的問題。古代的散文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準,很多的散文,我們現在看來,依然可以打動我們,依然可以叫我們讚賞不已。古代的散文家們,借助於不多的文字,而達到了他們很深的感悟。我們現在的散文,和古代的大散文家相比,實在是摻了太多的水分。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甘肅的散文,還沒有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獨特文體。我所說的這個文體並非是狹隘的。每一個認真的寫作者都會在對自己審美的追求下,經過多年的寫作,發現和形成自己的文體,這種文體,並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符號,而是我們深入事物的利器。
地域問題。一些年前,因為一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似乎有一個新邊塞詩。現在看來是有其名而無其實。詩歌借助某些地域的氣息,也許是比較困難的。而散文這樣一種文體,我覺得倒是可以大做文章。阿拉旦的散文,沒有西部氣息幾乎是不可能的。身處中國西部的我們如何表達,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我們腳下的土地,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我們就成長在這裏,但是我們的視野的廣度和深度是遠遠不夠的。沒有更廣和更深,也就無從表達。本土氣質的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散文,會對甘肅散文有很大的改變。但是,寫些什麼?如何寫?王安憶談甘肅小說的時候,有一句話,她以前以為甘肅的小說就是戈壁、大漠那樣一些東西,是外在的東西。我希望能看到具有本土意味的和現代意味深入地糅合在一起的東西。那樣的散文它們的質地能夠滿足我們深層次的對自然和人生的感受。地域氣息,應該成為甘肅散文的長處。
現實問題。我們的散文家應該關心社會問題。我還很少看到甘肅的散文反映現實問題。這是甘肅散文應該注意的問題。我一直在關注山西官煤勾結的網上資料,真是驚心動魄。散文也應該去關心這樣的問題,關心國家,關心百姓的生存命運。散文當然也需要那些微妙的有韻味的東西,但是我們的散文不能都寫成那種樣子。甘肅的散文,不能沒有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生活的作品。我們應該有一些散文家關注現實。這樣的散文,會有更多的讀者。
最後,不管怎麼說,文體也好,西部也好,現實也好,什麼也好,都要寫出新意和深意。換句話說,要充分認識到散文是一種重要的文體,隨意,是根本不可能寫好的。這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事情。
(作者:詩人甘肅省勞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