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紮實努力力求突破(2 / 3)

馬步升作為一個小說家和評論家,在小說和評論之餘,寫了大量的散文。他的散文和他的小說有著近乎相同的隴東背景。這也是他無法以其他東西來替代的背景。他的散文裏麵有兩樣東西,一是他生存的故土,那幾乎一直是他寫作的來源。由於直接的鄉村背景,包括多年以後不斷的返回、深入,他幾乎是延續性地成為了他的故鄉意象的寫作者。他的散文相對是寫實的。和劉亮程糅人了許多虛構成分的散文寫作不一樣,馬步升不會去虛構地寫作自己的故鄉。他忠實於自己的所見、所感,而執著於文字的力量。另一個是他的閱讀,他的文化視點也進入了他的寫作,雖然並不是直接地進入了他的散文,但是已經成為他的散文的一個重要因素。

順便在這裏說一下散文的虛構。我覺得散文在寫作上有著巨大的空間,不需要去虛構。如果作為一種文體試驗,自然是可以的,但是似乎已經和散文本身沒有了關係。

陽颺的散文,是甘肅散文的一個異數。作為寫作詩歌多年的陽颺,對於語言的掌控是非常純熟的。而他一旦進入散文的寫作,就展示了自己獨具的風味。上一次的散文研討會,管衛中對陽飆有一個比較切近的評價,那就是評價陽颺的散文有一種書卷氣。陽飆的散文,大致是兩類,一類是走馬觀花。但陽颺作為一個詩歌老手,眼力畢竟是刻毒的,所過之處,在別人眼裏沒有意味的地方,淡到沒有什麼味道的地方,他卻能找到可以重重著墨之處。陽颺的走馬觀花,是走得很遠、觀得很深的。還有一類是閱讀所得。走萬裏路是一種辦法,讀萬卷書也是一種辦法。陽颺近些年寫的繪畫隨筆,借助繪畫而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相當的影響。

楊永康的散文。楊永康也是一個長期的詩歌寫作者。受到他多年詩歌寫作的影響,他的散文寫作更多地注重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對外部世界的觀照下,引發的是他借助詩歌的對外在對象的開掘。他的文字看似柔和,內部卻有著強韌的力量。他的鄉村背景的寫作,並沒有和其他的鄉村寫作者一樣,關注於客觀物象。而是更多地將自己的全部內心世界帶了進去。展現了一個具有鄉村背景的寫作者的現代經驗。

其他的散文寫作者,如高尚、鐵穆爾、韓鬆落、王若冰、雪瀟、楊獻平、欣梓、宗滿德、王琰、袁俊宏、胡楊等人,包括在散文領域偶試身手的沙戈、阿信,都是應當引起我們注意的。我的閱讀有限,也許會遺漏了某些重要的散文家。

關於散文的一些想法

近幾年,我們不斷聽到一個說法,那就是甘肅是一個詩歌大省。這可能標誌著有一定影響的甘肅詩人有一個不小的量,可能也同時標誌甘肅的詩歌在全國有了一定的分量。甘肅的小說也是這樣,階梯型的老中青都有一批人在努力。前一段的甘肅中短篇小說研討會上,作為小說家也是編輯的張存學有一個統計數據,說甘肅經常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小說的人,有四五十個人。對甘肅的散文,我的閱讀不夠多,也沒有見到這樣的統計,甘肅寫散文的人,究竟有一個什麼樣的量?比較重要的散文隨筆類的全國獎項,這些年似乎也隻是阿拉旦獲得過首屆冰心散文獎(也許我不了解情況)。散文在一定意義上是尷尬的。這也許是很少有人專門寫作散文,而大多是小說和詩歌之餘的補充。甚至隻是一些人寫作之餘的休息。

散文畢竟和小說的寫作、詩歌的寫作不一樣。也許我這樣說是不夠準確的。小說的虛構解決了小說的一部分問題,詩歌更是不用說,它更傾向於詩人的內心。而散文的寫作,需要更多的生活閱曆、修養、才情,也許是更難把握的。大家當然都會寫下去,但是這樣寫下去,從哪裏去尋找更為強大的寫作背景?寫作能否出現新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