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庚山(1877~1959),原名王鑫潤,甘肅蘭州人。1905年畢業於國立京師法律學堂。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黨員。政學係創始人之一,中國同盟會會員。
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曆任南京臨時政府司法部刑事科長、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參議員、請願委員會委員長、國會參議院參議員。北洋軍閥曹錕賄選時,他憤然拒賄,有“黃金麵前不動心”的美稱。1931年後,曆任甘肅學院法律係講師,蘭州高級工職業學校教員。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繼任蘭州市高級工職業學校教師。蘭州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成立時,被選為副主席,後曾任蘭州市人民政府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甘肅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1955年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曆任民革蘭州市分部籌委會委員、民革甘肅省分部籌備委員會委員、民革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常委、第二屆委員。
達理劄雅(1903~1968),蒙古族,內蒙古阿拉善霍碩特旗人,無黨派民主人士。
是阿拉善霍碩特旗第九代第十位親王劄薩克,也是最後一位王爺。
新中國成立前曆任阿拉善旗政府劄薩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蒙藏委員會委員,行政院顧問,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參議,寧夏省政府委員,阿拉善旗區防司令部司令等職。
1949年9月,達理劄雅宣布阿拉善旗政府脫離國民黨政府,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率部和平起義。1950年10月當選為寧夏省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後曆任寧夏省阿拉善旗人民政府主席,寧夏省人民政府委員、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副主任,寧夏省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區主席,甘肅省巴音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州長,甘肅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盟長,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委員。1955年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是甘肅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第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馬騰靄(1921~1991),回族,寧夏吳忠人。無黨派民主人士。
新中國成立前任國民黨寧夏省參議會副議長,國民代表大會代表。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寧夏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副主席,寧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寧夏省政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回民文化促進會副主任,全國青聯常委,西北青聯副主席,吳忠回族自治州州長,政協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自治區六屆人大副主任。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代表,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四、五屆委員,全國政協六屆常委。1955年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
馬靖(1906~1972),回族,甘肅臨夏人。1935年畢業於南京軍校高教班。無黨派民主人士。
1922年起,曆任寧夏新軍排、連長,國民黨二十二師少校營長,新編七師中校團附、上校團長、三十五師一○五旅少將旅長,三十五師少將參謀長、少將師長,八十一師中將師長,西海固兵團司令,八十一軍中將軍長等職。
1949年9月在寧夏中衛率部起義後,曆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獨立第二軍軍長兼寧夏軍區第二副司令員,寧夏軍區司令員。1955年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12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二屆委員會副主席,1964年9月當選為政協甘肅省第三屆委員會副主席。是全國人大第三屆代表,甘肅省人大第二屆代表。
徐宗孺(1884~1957),寧夏永寧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曾任清朝侍郎。辛亥革命後,曆任永寧縣長,中學校長,寧夏省參議會議長,寧夏省政府委員,國大代表,寧夏富寧公司董事等職。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寧夏省人民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民盟甘肅省支部副主任,甘肅省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5年2月任政協甘肅省第一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副主席。
周祥初(1896~1974),原名周玉麒,甘肅渭源人。1922年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新中國成立前,曆任胡笠僧部教導團隊長、分隊長,甘肅省督辦公署候差員,河州鎮守使署參謀,西北軍教導團教官,馮玉祥部師、旅參謀長,西北行轅參議,國民黨四十三師旅長、副師長、師長、八十七軍軍長,重慶軍委會掛名高參。1946年後,曆任國民黨甘肅平涼專員,甘肅保安副司令兼師管區司令。1946年參加地下民盟組織,從事民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