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討論法律麵前人人平等之前,我們先看一下普遍意義的平等是什麼。因為其他任何方麵的平等,包括對法律麵前的平等的理解都是建立在對平等的界定基礎之上。平等一詞來源於佛教經典,指宇宙本質一體,一切眾生本無差別,含有均等、等同、齊一等意義。《現代漢語辭海》中認為平等是指“人在權利、地位、待遇方麵等於同等地位,沒有差別。”皮埃爾·勒魯認為“平等是一種原則,一種信條……當今社會,從某方麵觀察,除此原則之外,別無其他基礎。”盧梭認為:“至於平等,這個詞絕不是指權力與財富的程度應當絕對相等;而是說,就權力而言,則它應該不能為任何暴力並且隻有憑借職務與法律才能加以行使。”
博登海默認為:“平等乃是一個具有多種不同含義的多型概念,它所指的對象可以是政治權利,收入分配製度,也可以是不得勢的群體的社會地位與法律地位。其範圍涉及法律待遇的平等、機會平等以及人類基本需要的平等。它可能關注保護諾成合同的義務與對等義務間的平等、關注在因損害行為進行賠償時作出恰當補償或恢複原狀、並關注在執行刑法時維護罪行與刑罰間的某種程度的均衡。”馬克思主義認為:“平等是人在實踐領域中對自身的認識,也就是人意識到別人是和自己平等的人,人把別人當做和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平等表明人的本質的統一,人的類意識和類行為、人和人的實際的統一,也就是說,他表明人對人的社會關係或人的關係。”“一切人,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一切公民,或一個社會的一切成員,都應當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馬克思主義者在對資產階級平等原則的批判、揭露過程中,在對資本主義經濟關係中平等權利和地位的研究過程中,提出了無產階級的平等理論。認為“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就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於荒謬。”“平等應當不僅是表麵的,不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列寧在考察平等時,把它與生產資料所有製聯係在一起的。
他認為:“誰承認階級鬥爭,誰就應當承認在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自由’和‘平等’隻能表現為而且從來就表現為商品所有者的平等和自由,資本的平等和自由。”列寧在《論意大利社會黨黨內的鬥爭》一文中也明確指出:“隻要階級還沒有消滅,對於自由和平等的任何議論都應當提出這樣的問題:是哪一個階級的自由?到底怎樣使用這種自由?是哪個階級同哪個階級的平等?到底是哪一方麵的平等?……隻要閉口不談這些問題,不談生產資料的私有製,自由和平等的口號就是資產階級社會的謊話和偽善。”
列寧對平等進行了不同劃分,如分成政治平等和經濟平等,分成形式上的平等和內容上(實質上)的平等,等等。列寧還明確指出了實現平等的必要前提和方法。列寧曾這樣指出,“恩格斯說得萬分正確。平等的概念如果與消滅階級無關,那就是一種極端愚蠢而荒謬的偏見。……如果不把平等理解為消滅階級,平等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說:我們要爭取的平等就是消滅階級。因此也要消滅工農之間的階級差別。這正是我們的目的。”他曾強調指出“簡單說來,社會主義者說平等,一向是指社會的平等,社會地位的平等,決不是指個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平等。”後來斯大林也對馬克思、恩格斯所闡述的無產階級平等觀進行了精辟的總結。斯大林曾這樣指出:“馬克思主義所了解的平等,並不是個人需要和日常生活方麵的平等,而是階級的消滅。
這就是說:(1)在推翻和剝奪資本家以後,一切勞動者都平等地擺脫剝削而得到解放。(2)在生產資料轉歸全社會公有以後,對於大家都平等地廢除生產資料私有製。(3)大家都有按各人能力勞動的平等義務。一切勞動者都有按勞分配的平等權利(社會主義社會)。(4)大家都有按各人能力勞動的平等義務,一切勞動者都有按需分配的平等權利(共產主義社會)。同時,馬克思主義認為,無論在社會主義時期或共產主義時期,各人的口味和需要在質量上或在數量上都不是而且也不能是彼此一樣,大家是平等的。”
二
上述關於平等的幾種觀點和經典作家的論述對於我們全麵、科學地了解和把握平等的涵義,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發作用。下麵筆者對平等從經濟、曆史、階級、社會的角度進行分析並對平等的相對性及絕對平等的不現實性進行初步論證,同時筆者對如何實現最大限度的平等的條件和途徑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觀點。
平等首先應是經濟的平等,因為經濟的平等是其他平等的基礎。人格的平等在經濟不平等的基礎上是不可能實現的。平等的實現程度和表現形式最終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恩格斯曾經指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在人們的頭腦中,在人們對永恒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尋找,而應當在有關的時代的經濟學中去尋找。”
平等又是一個曆史範疇,在不同的社會,就會有對平等的不同認識。在原始社會存在著原始的平等,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存在著奴隸主階級和封建主階級認為的平等,在資本主義社會,啟蒙思想家把自然法思想中所包含的“理性平等”觀念轉變為一種“權利要求”,提出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剝削階級社會,由於存在著生產資料的私有製,所以平等充其量隻能是形式的平等,而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地位的平等。在社會主義社會有著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製基礎上的平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