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禎、柴澤民在回憶鄧小平的決斷時記述說:“當時如果堅持要美國停止向台灣出售武器的話,我們就可能喪失了在當時的情況下和美國建交的時機。但是,我們如果為了求得同美國建交,對武器問題就放過去的話,這個問題將來就成為一個長期解決不了的遺留問題,所以鄧小平同誌跟美國談判代表談判的時候,就提到這個問題:是不是我們雙方同意發表建交公報,建立外交關係。但這個武器問題就留在雙方建交以後兩國政府繼續商談來解決。因為有了這個話,才有了後來的‘八一七公報’。”
12月15日上午(美國時間),布熱津斯基在華盛頓約見柴澤民,為在關係正常化後美國繼續出售武器給台灣的問題上做最後會晤,雙方“同意在這一個問題上各持異議”。
這樣,中美關係正常化是在美方接受了中方關於“斷交、廢約、撤軍”三原則的條件下達成的。在克服了最後的障礙問題後,雙方達成的協議包括:
(一)美國承認中國關於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隻同台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
(二)在中美關係正常化之際,美國政府宣布立即斷絕同台灣的“外交關係”,在1979年以前從台灣和台灣海峽完全撤出美國軍事力量和軍事設施,並通知台灣當局終止《共同防禦條約》;
(三)1979年1月1日起,中美雙方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館。
《華盛頓郵報》記者奧伯道夫在中美宣布建交兩天後報道:“美國繼續出售武器給台灣的問題,是在北京進行了差不多6個月的秘密談判中,最微妙及最困難的問題。”
卡特高興得像頑皮孩子似的開起玩笑來,差點兒把人嚇暈了
從鄧小平於12月13日第一次接見伍德科克開始,卡特總統的情緒就特別高,心情也特別好。他特別囑咐助手,每逢從駐北京聯絡處來的電傳稿一到,絕不能耽誤,立即送給他。這一天是華盛頓時間12月14日,卡特在他的日記裏寫道:
“對同中國建交的興奮情緒越來越高漲--不論我們能不能保住秘密。我們已決定明天一早通知蘇聯人、台灣、日本和我們的主要歐洲盟國。那時,我們政府裏將已有一百多人知道這件事了。”
他覺得鄧小平答複得很幹脆,這說明現在的時機對雙方都有利,還說明經過了半年的談判,建交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完成,相互間已經建立了足夠的信任。自從鄧答應將宣布建交的時間從1979年1月1日提前至1978年12月15日,他在興奮之中,為了提前宣布,還有許多工作要趕緊做:向一些議員介紹情況,準備向美國報界發表的談話,還要通知其他國家的領導人。
想起保密工作確實做得滴水不漏,他不禁有些得意。他對布熱津斯基說,我們的協定的機密絲毫沒有走漏,這簡直是奇跡!
15日這天,晚上9時就要宣布建交公報了,上午他在橢圓形辦公室裏按適當的順序,打電話通知了盡可能多的人。他給國會的一批主要議員打了電話,又給前總統福特、尼克鬆打了電話。
尼克鬆聽了很高興,立即在電話裏簡短地談了實現建交這件事的成就與對世界的影響。
卡特對尼克鬆說:“起步接近中國、打開中國之門全是你的功勞,是你的高瞻遠矚,是你堅定的魄力。我並對您給我的指點表示感謝。”
尼克鬆又說:“同樣,你要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也是一樣需要有堅定信念和非凡的氣魄的。”
卡特說:“近日,我要派邁克(即奧克森伯格)去當麵向您介紹我們的協定的詳細內容。”
他在聽筒裏聽到了尼克鬆的笑聲。尼克鬆說:“我當然對邁克表示信任。但是我要提醒你,吉米,要我注意保守秘密並非容易之事,過分信賴部下也是危險的。”
卡特覺得尼克鬆的話說得挺有意思,在給尼克鬆打完電話後,就想告訴布熱津斯基。電話接通後,他心情太好了,竟然像頑皮孩子逗樂一樣給布熱津斯基開起玩笑來。
他忍住高興的情緒,裝做焦急的語調說:“茲比格,你聽說了嗎?出了問題啦!”
布熱津斯基趕緊問:“出什麼問題?”
他說:“你是否聽到了中國人宣布取消我們協議的消息?”
接著,他聽到聽筒裏傳來驚愕的語調:“嗚嗬……”還伴有響動聲。他擔心嚇著自己這個難得的顧問,連忙說:“茲比格,你怎麼啦?我剛才是開玩笑的。沒有發生什麼事,一切正常。”
後來,兩人提到這件事都覺得好笑,因為布熱津斯基一聽說出問題,差點兒就暈過去了。卡特後來一直為這件事感到抱歉。
全世界都聽到了紅色中國大門隆隆打開的聲音
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時(北京時間),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早就人頭攢動,氣氛熱烈,各種鏡頭大小不同的攝影機、攝像機,高低參差地擠滿了廳後的攝影席。中國領導人華國鋒在此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華國鋒在講話中回顧了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美國有關領導人尼克鬆、福特、卡特和基辛格、羅傑斯、布熱津斯基和萬斯為中美關係正常化所做的貢獻,然後他強調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