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完成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時機成熟了,需要兩國的政治家非凡的魄力,需要當機立斷。
這段日子,卡特總統密切關注來自中國的消息與情報。據其在卸任後所寫的傳記《忠於信仰》中記述說:
我給伍德科克的信送到北京時,鄧正在外地,要一個多星期才回來。在這段時間裏,布熱津斯基和白宮的中國問題專家邁克·奧克森伯格向我報告了鄧對一名外國記者講的一些令人感興趣的話。鄧說,中國同日本“一秒鍾”就達成了和平友好條約;同美國實現關係正常化“隻要兩秒鍾”就行了。他還說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訪問美國。
在他回到首都以後,我收到一份報告說中央委員會--中國高級領導人的會議--預定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伍德科克和我們的亞洲問題專家們認為這次會議相當重要,但是我們當時並不知道中國人的議程上有些什麼。我相當晚才知道他們有三個重要問題要解決:最後鞏固鄧小平對黨和政府的控製地位,中國對越南采取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和今後同美國的關係。
卡特感覺到,鄧小平說的“兩秒鍾” 的含意即是中國即將對中美建交談判作出最後的決策。
建交談判關鍵時刻,鄧小平一錘定音
12月4日,中美建交談判的第六次會議在中國外交部的會議室舉行。
相隔整整一個月沒有開會,伍德科克注意到這次會議的變化:韓念龍代替生病的黃華任中方代表,從70年代初以來一直參與中美高層會談的兩位女士唐聞生和王海容已經從談判組調離。
韓念龍見到伍德科克時,麵露喜色,代表中方提出了對美方草擬的建交公報的意見,並對伍德科克說:“主任閣下,我榮幸地通知你,中國政府考慮了卡特總統的建議,讚同把1979年元旦作為中國和美國關係正常化的日期,鄧小平副總理將在12月13日接見閣下。”
一直在焦慮不安的伍德科克喜出望外,幾乎有點不相信這是真的,因而要求韓念龍將所說的話複述一遍。
會後,伍德科克立即將這一重要消息傳回美國,報告給卡特總統。
卡特閱後很是高興,意識到這是對美中關係正常化至關重要的一次接見。卡特審核了伍德科克將要呈送給鄧小平的經過修改的建交文件,逐字逐句逐行地推敲琢磨,親自予以批準。卡特並授權伍德科克代表總統向鄧小平鄭重發出邀請:“美國政府決定邀請鄧小平閣下1979年1月訪問美國。美國政府認為,已經到了對與中國建交作出最終決策的時候了。”
卡特還指示布熱津斯基在鄧小平接見伍德科克之前,在華盛頓會見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布熱津斯基告訴柴澤民,伍德科克將提出經過修改的美中關係正常化公報草案,已經充分考慮了中方的意見。
布熱津斯基強調說,美方這個草案是卡特總統親自擬訂的。
布熱津斯基並說:美蘇軍控協議即將簽訂,勃列日涅夫很可能於1月間訪美,我是希望實現關係正常化和中國領導人訪美都先於美蘇首腦會談。
12月13日上午,14日下午,15日下午,鄧小平連續三次同伍德科克就中美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會談。在這以前,伍德科克來華時間已經不短,還從來沒有見過鄧小平。他聽說布什任聯絡處主任時,曾數次見到鄧小平,因而十分羨慕。這次鄧小平親自接見,這說明了中美關係正常化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鍵時刻。伍德科克為自己能在這曆史性的時刻會見鄧小平而激動不已。
13日這天,中共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已經開了三十多天了,鄧小平要在這天下午的閉幕會議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他在這天上午,會見了伍德科克。在會見中,伍德科克向鄧小平重申了美方的以下立場:
一、美方確認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二、公報發表後,美國立即終止同台灣的外交關係,四個月內撤出美國軍隊和設施;並立即通知台灣終止美蔣條約。從技術上講,一年後終止,但實際上條約已無效。廢除條約須經過國會,終止將由總統做主,故美方采取這一做法。
三、美國和台灣人民之間維持非官方關係。
四、美國和台灣人民之間維持商務和文化聯係。
五、美國將發表聲明,期望台灣問題和平解決。
關於美國期望台灣問題得到和平解決,伍德科克希望中方不予反對。中方重申統一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
伍德科克向鄧小平遞交了包含有上述內容的經修改的建交聯合公報草案,並提議雙方確定1979年1月1日發表聯合公報和有關聲明,在3月1日互派大使和建立大使館。伍德科克向鄧小平轉達了卡特總統向他發出的訪美邀請,並希望商定訪美的具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