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清朝(5)(3 / 3)

鹹豐帝就在宮中慶祝皇子誕生的時候,英法聯軍又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火一直漫延到北京,鹹豐皇帝率同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穆蔭與皇後嬪妃等倉皇逃奔熱河,駐蹕木蘭行宮,把北京的一副爛攤子留給他的六弟恭親王奕訁斤去全權處理,自己以“且樂道人”為號,整天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變本加厲地糟蹋自己,連紛至遝來的奏章也懶得批閱,懿貴妃蘭兒便主動地代策代行。

這種日益專寵的形勢引起了權臣肅順的驚恐,然而肅順也是個無能的人,想出一條以毒攻毒的策略,找了兩個民間尤物來與懿貴妃蘭兒分庭抗禮,一個是曹寡婦,一個是唱戲的小花旦朱蓮芬。鹹豐帝左右逢源,旦旦而之,整天喝著鹿血泡人參來補充元氣。日夕縱欲的結果使本來就十分單薄虛弱的皇帝,終於油盡燈熄,31歲時駕崩於熱河行宮。

這時懿貴妃蘭兒是27歲,皇子載淳年僅6歲。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尚書肅順、軍機大臣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贏等八人受鹹豐臨終之托為顧命大臣。擁立皇子載淳登基,年號“祺祥”,是為清穆宗,尊載淳生母為慈禧皇太後,尊皇後鈕祜祿氏為慈安皇太後。緊接著一場宮廷政變秘密地展開。

禦史董元醇上書說:“皇上衝齡,未能親政,暫妨皇太後垂簾聽政,並派近支親王一二輔政。”兩宮太後慈禧與慈安召見肅順為首的八位顧命大臣,把董元醇的上疏交給他們看。肅順首先反對,抗辯道:“臣等奉遺詔讚襄皇上,不能聽命於皇太後,且本朝家法,向無母後臨朝之例。”

自從到了熱河之後,肅順頗受鹹豐倚重,除尚書頭銜之外,更加了大學士及讚襄政務大臣的名義,儼然就是宰輔的地位。這一次領頭抗辯,還不等兩宮太後裁示,便把董元醇的奏章交給軍機處駁回。老好人慈安倒還罷了,眼高氣傲的慈禧卻不肯善罷甘休。

留在北京與外國交涉的恭親王奕訁斤,是鹹豐的親弟弟,很有才能,別號叫“鬼子六”,一直受鹹豐排擠。現在慈禧要奪權,當即密詔奕訁斤前來熱河奔喪,在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中,定下誅除肅順等人的大計。慈禧然後又馬上與手握兵權的情人榮祿取得聯係,布置既定,下旨回鑾。

慈禧為什麼不找別人卻偏偏要找恭親王奕訁斤來密謀呢?這中間還有一段肅順、端華同恭王奕訁斤的故事呢。

原來在鹹豐年間,英、法、俄、美四國聯軍攻占天津,鹹豐帝得到這一信息,即命恭親王奕訁斤派人同洋人議和。恭親王遵旨便派了尚書桂良、侍郎花沙納會同四國代表議和。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喪失了不少權利,總算同四國聯軍達成了協議。

按議和條件規定,四國聯軍暫撤離天津,退回上海,等待條約簽字後執行。由於此次議和完全是恭親王的主張,議和達成協議也是恭親主的功勞,而端華和肅順二人都一點功績也沒有,自然連半點油水也撈取不到,為此他們心中悶悶不樂。此後,他們便經常在鹹豐帝麵前講些否定議和的話。

偏聽偏信的鹹豐帝據此傳諭斥責協議,說恭親王等處事不妥,並讓天津清軍準備戰爭。這一消息傳到上海四國聯軍處以後,以巴夏禮為首的四國代表,當即命令四國兵艦向天津進發,力克大沽,直逼北京。鹹豐帝見狀更是憂慮,幹脆留了一些大臣和文武官員守在北京,自己卻前往熱河狩獵去了。從此,端華、肅順二人同恭親王之間也就發生了摩擦,經常相互攻擊。

慈禧對此是了如指掌的,所以這次特意選了恭親王單獨來承德進行密謀活動,欲借力將八大臣一舉除掉,達到自己掌權的目的。

奕訁斤接到那拉氏密信,馬不停蹄地來到承德,在太監安德海的引導下,秘密入行宮與那拉氏接了頭,第二天即返北京進行部署。

1861年9月23日,由肅順護送著鹹豐的靈柩先行,第二天兩宮太後偕小皇帝由載垣、端華等扈從,打從捷徑日夜兼程,比肅順先一步趕回京城。第二天就把由醇親王奕環,也就是慈禧妹妹蓉兒的丈夫,預先擬定的聖旨,洋洋灑灑地向天下臣民宣示:先帝蒙塵,崩逝行宮,肅順等人擅權抗旨,欺朕孤兒寡婦,說是:“伊等辜負先帝厚恩,若再事姑容,何以仰對在天之靈?又何以服天下公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顧命八大臣一一逮捕治罪。緊接著任命奕訁斤為議政王,奕訁斤立即以“咆哮狂肆,目無君上,抗旨違法,離間宮幃”等罪名,賜令載垣、端華自盡,而肅順則被斬首抄家,其他五人分別革職充軍。

慈禧太後以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寡婦,使滿朝文武驚惶駭異,麵對著匍匐滿殿的文武百官,慈禧清楚地感到登上權力頂峰的快意和滿足。當時慈安住在東邊的殿,慈禧住在西邊的平安宮,因此被分別稱為“東太後”和“西太後”。又把皇帝的年號由“祺祥”改為“同治”,寓有兩宮太後共同治理的意思。以明年為同治元年,並宣布“二宮”“垂簾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