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清朝(3)(1 / 3)

對政敵的首領胤礻題,雍正畏懼他的才能和勢力,故即位後,不得不給他顯爵高官,以穩定其心。這一點,當即就被胤礻題看破,他曾對朝臣說:“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誅戮之意?”對胤礻唐、胤礻我、胤礻是、胤礽等危險而好擺弄的兄弟,雍正或者強加之罪以囚禁、疏散,或者以皇考遺命為借口,禁之如初。

皇長子胤礻是(公元1672~1734年),起初在康熙帝諸子中排行第五,因為前麵四個皇子均早殤,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齡最大,按封建禮法,被列為皇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隻是一位庶妃,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後的身份高,於此胤礽便以嫡出而被立為皇太子。

胤礻是表麵上遵從父命,內心卻十分嫉妒不滿。他迷信喇嘛教“魔勝”巫術,做了個小麵人,寫上胤礽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在念咒語的同時,對小麵人進行針刺、刀砍、火燒、水燙,企圖把胤礽咒死,自己取而代之。沒想到這件事被皇三子胤祉發現,並向康熙帝告發。康熙帝派人在胤礻是住處果然搜出小麵人,極為氣憤,宣示胤礻是是“不諸君臣大義,不念父子之情”的“亂臣賊子”,並將其奪爵,囚禁在高牆之內,還對監視他的官員軍校下了一道嚴諭:“如果誰玩忽職守,將遭到滅九族之災。”允礻是被幽禁了26年,直至雍政十二年幽死。由此可見,胤礻是早年即被驅出政治舞台,囚禁胤礻是並非雍正所為,而是康熙皇帝的懲罰措施。

胤礽也是康熙帝在位時幽禁起來的。康熙帝20歲時就考慮到立儲,本著漢人立嫡長的思想與傳統做法,選中了皇後所生的剛剛一歲的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胤礽倍受康熙帝的恩寵,且具有特殊的權力,養成了驕縱和暴戾的性情,漸漸引起康熙的不滿,而後康熙又見他無忠君愛父之念,缺兄弟友愛之情,更加深了對他的厭惡。

胤礽受到康熙帝斥責後,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懷恨在心,在行軍途中,每夜逼進皇父所居的布城(帷幄),扒裂縫隙,向裏窺探,不知意欲何為,弄得康熙帝日夜戒備,精神十分緊張。

胤礽還淩虐貴胄大臣,鞭撻平郡王、貝勒海善,辱罵師傅徐元夢,勒索民財,截殺貢馬,終於使康熙帝忍無可忍,召集文武大臣,勒令胤礽跪下,曆數其罪狀:“胤礽不聽教誨,目無法度,朕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實難承祖宗的宏業。”康熙帝邊哭邊訴,竟至伏地痛號,氣倒昏死過去。而後下令廢掉了胤礽的皇太子爵位。

時間不長,康熙帝發現胤礻是咒魘胤礽之事,懷疑胤礽因被咒而狂癲反常,於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又重新把他立為太子。複立後,胤礽惡習不改,被康熙帝斥為“不仁不孝”,“無恥之甚”。康熙五十一年複廢皇太子胤礽,並禁錮在成安宮內,從此不再提立太子之事。

雍正繼位後,雖沒有立即開釋胤礽,但對其確有良善安排。他說:“朕欲意將此輩徐徐化導,消除妄念,安靜守法。則將來二阿哥亦可釋其禁固,原加祿賜,為朕世外兄弟。此朕素誌也。”

雍正帝也確曾派人為胤礽賜衣食,送醫藥,胤礽備受感動,涕泣稱謝曰:“我本有罪之人,得終其天年,皆皇上保全之恩也。”還對其子說:“我受皇上深思,今生不能仰報。汝當竭心盡力。以繼我未盡之誌。”後來胤礽病重。雍正下令備儀衛於五龍亭。死後追封為親王。且親去哭奠,封其子為王公爵,喪葬費動支庫帑。

由此不難看出,雍正對胤礻是、胤礽的囚禁並不負有直接責任,“弑兄”之說顯然不能成立。“屠弟”之言是否有史實依據呢?

雍正繼承皇位之後,出於穩固自己既得權勢的需要,雍正確曾囚禁了胤禩、胤礻唐、胤礻我、胤礻題這四位弟弟,事情的經過如何呢?

禩、礻唐、礻我、礻題四人曾結為同黨,奪嫡野心尤甚。早在胤礽第一次被廢除皇太子爵位時,他們四人交結,擁禩為太子,遭到康熙皇帝的斥責。康熙帝有令在先:“諸皇子中,如有謀為太子者,即國賊,法所不宥。”胤禩甘冒“國賊”之諱,熱衷謀嗣,被康熙帝命王公大臣議罪,削其貝勒封號,以示懲戒。

康熙眾多皇子為了“皇權”二字,拉幫結夥,鉤心鬥角,相煎火並,彼毒此狠,直到皇四子胤禛繼承皇位之後,其爭奪還不能停止。聽到嗣位已定,胤礻唐氣急敗壞,跳到胤禛麵前,“箕踞而坐”,傲慢無禮,企圖挑起事端。胤礻唐見奪嫡無望,呆若木雞,倚柱不語,不聽差遣。對這二人的硬頂硬抗,雍正帝還算鎮定穩忍,非但沒有治罪,反而封官晉爵,給予恩賞,以示撫慰,封胤禩為和碩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委以輔政之重任。將同母弟胤礻題由青海召回,以應皇考大事。胤礻題應召回京,對雍正帝不肯行跪拜禮,雍正也容忍了,封貝子胤礻題為郡王,留景陵伺大祭。這一方麵是籠絡,另一方麵也是解除胤礻題統率大軍的兵權,以除內憂,防患於未然。

雍正二年,胤礻唐被迫到西寧任職,招兵買馬,擴張勢力,擅自派人在邊地肆行,縱使護衛毆打生員,胡作非為,氣焰甚囂;還以數萬金收買人心,鼓動當地人稱自己為九王爺,而實際上胤礻唐僅是貝子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