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生活上,他以近乎狂暴的態度,踐踏他的皇室加給他的傳統的政治婚姻,他要用自由的愛情,向一切人說明皇帝的意誌至上。
順治十年(公元1654年)八月二十五日,他不顧滿蒙聯姻的祖製,不顧滿漢群臣的一致反對,毅然決定廢掉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五月,他的母親孝莊皇太後又為他娶了兩位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姑娘。其一封後,其一封妃。他對她們極其冷淡,致使二人苦守一世空房,無一子嗣。
與此同時,他卻無視“後妃之選,例不得及漢人”的舊製,愛上了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接著,又不顧一切地將皇弟博穆博果爾的福晉董鄂氏搶到手,逼博穆博果爾飲恨抱辱自盡身亡。他不但四個月便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而且決意再度廢後,改立董鄂氏。當董鄂氏成為宮廷鬥爭的犧牲品後,順治帝先以超出常規的葬禮厚葬董鄂妃,又做出要剃發出家的舉動。這些怪異的行動,仍是他對宮廷鬥爭不滿的一種反射。
清代八旗兵甲胄
總之,順治帝從繼位那一天起,就生活在宮廷鬥爭的陰影之中,直到死去。也正是這種宮闈內廷鬥爭的環境,塑造了他舉動怪異、“龍性難攖”的性格。
二、康熙:鐵腕皇帝,死因不明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少年天子福臨病故,遺詔由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位。因年幼,故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鼇拜四大臣輔政。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七月初七,康熙正式開始禦門聽政。年僅14歲的康熙,雖然親政,但畢竟是個孩子,隻有虛名而無其實。一切大權仍然掌握在輔政大臣鼇拜手中。
1.十六歲鏟除權臣鼇拜
康熙帝玄燁鼇拜,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他驍勇善戰,因軍功卓著而步步高升。早在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就得到“巴圖魯”的稱號(滿語勇士的意思)。嗣後,又被封為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二等公少傅兼太子太傅等一大串的頭銜。除少傅兼太子太傅是沒有實權的榮譽稱號外,議政大臣和領侍衛內大臣都是了不得的重要位置。前者參與中樞機要決定國家大事,後者負責皇宮禁衛,直接掌握皇帝的安全。一般人不可能擔任此職的。按清朝的規定,隻有上三旗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任。
四人中排在首位的是索尼,赫舍裏氏,滿洲正黃旗人。索尼是從努爾哈赤時起就任一等侍衛,是“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深得孝莊皇太後的信任和賞識,鼇拜不敢與索尼爭上下。
遏必隆是鈕枯祿氏,與鼇拜同屬鑲黃旗人,是勳臣之後。他雖然也是順治朝的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加太子太傅銜,但沒有主見,經常附和鼇拜,所以他兩人關係較好。
蘇克薩哈,納喇氏,滿洲正白旗人,也是“領侍衛大臣”,但不是議政大臣,官位比鼇拜低,卻排位在第二,僅次於索尼。
鼇拜想到,年老的索尼一旦病逝,若依次遞補,則首輔大臣的位置就要由蘇克薩哈來頂替了。鼇拜看不起蘇克薩哈,對自己屈居其後,心中更有說不出的惱怒。蘇克薩哈則看不慣鼇拜作威作福的樣子。自己雖然資望不高,但卻不買鼇拜的賬,有時甚至和鼇拜唱對台戲。
索尼由於年老多病,漸漸地不大問事,遏必隆庸碌無能,缺乏主見。蘇克薩哈不過是赳赳武夫,亦非對手。因此,鼇拜逐漸把大權抓在自己的手裏恣意妄為,排斥異己。根本不把皇帝看在眼裏。
為了拉攏兩黃旗大臣,打擊屬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鼇拜挑起了換地事件。
順治初年圈地時,多爾袞利用權勢將本應劃歸鑲黃旗的土地,劃給了自己的正白旗。事隔20餘年,兩旗軍民已安生立業,鼇拜卻重提此事,“立意更換”。
康熙禦用碧玉璽“康熙禦筆之寶”戶部尚書、正白旗大臣蘇納海上書:“土地分撥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間土地不許再圈之旨,不便更換,請將八旗移文駁回。”
鼇拜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於三月矯旨開始硬行勘換地畝,在順治初年圈地惡政平息20餘年之後,重掀圈地狂潮。
旗民洶懼,消息漸傳禁中。十一月,康熙問安之時向祖母奏報了四輔圈地擾民之事,遭到“太皇太後切責”,“事將中止”。恰在此時,直隸、山東、河南總督朱昌柞、直隸巡撫王登聯同時上書,“請罷圈地”。
與此同時,戶部尚書蘇納海以屯地難於丈量,正白旗不肯指出地界,鑲黃旗不肯受地等原因,決定撤換地官員,“候明旨進止”。
鼇拜震驚暴怒,他深感事態的嚴重,隻得再次矯旨,將蘇納海、朱昌柞、王登聯三人革職禁守,交刑部議處。罪名是蘇撥地遲誤,朱王紛更妄奏,三人結黨抗旨,違背祖製。俱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