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中國影響整個世界(10)(3 / 3)

1964年紐約舉辦了世博會,這次世博會的舉辦是為了紀念紐約建城300周年,然而這次世博會商業氣氛過於濃重,失去了紀念活動的意義。

1970年在日本大阪舉辦了世界博覽會,日本人稱之為萬國博覽會,中國也曾經借鑒這一名稱。本次主題為體現“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向觀眾展示了繼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人又為世界舉辦了一屆美好的世博會。可以說,日本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各方麵發展和成就,均在這屆世博會上有所體現,也得益於這次博覽會,日本在以後10年的經濟發展中,一直保持強勁的勢頭。

1985年日本再次舉辦世界博覽會,這也顯示了日本當時強大的經濟實力,此次會址是在新興起的科技城築波市——一座距東京50多公裏的全新科學文化城。博覽會的主題是:“居住與環境人類的家居科技”。

1986年,與上屆世博會僅僅相隔一年,加拿大為紀念溫哥華建城100周年,又舉辦了一次以“交通運輸”為主題的博覽會。不過此次屬於專業性質的博覽會,與上屆不盡相同。

1988年,為了紀念英國人在澳洲建立居住點200周年,澳大利亞在東部黃金海岸城市布裏斯班舉辦了世界博覽會。這次博覽會的主題“科技時代的休閑生活”。此次世博會體現了人類在當今科學技術發達時代中的休聞和娛樂,更加貼近民眾日常生活,各國都圍繞生活和休閑這個主題大做文章,包括體育、文娛、旅遊、休閑、烹調、園藝,內容十分豐富多彩。

1992年,為了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500周年,西班牙政府在哥倫布出發的港口塞維利亞舉辦了世博會,這次世博會切合地理大發現,把世博會標誌的主題命名為“發現的時代”。世博會占地麵積478萬平方米,有100多個國家參加,觀眾達6000萬人次。中國館展出四大發明及長征係列火箭展品,被評為“五星級展館”,這是中國展團第一次獲此榮譽,也是以後各屆獲得好評的開始。

1993年韓國大田博覽會,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世界博覽會,當然今天韓國已經被認定為發達國家,不過當時韓國距離經濟起飛時間不算太長,仍然屬於發展中國家。本屆世博會主題為:“新的起飛之路”。中國館展示了航天科技、三峽工程等,共接待觀眾350萬人次,為各展館之最,表明世界對於中國具有極大興趣,同時中國館被評為五大最佳展館之一,顯示了中國展團的優異工作。

1998年,葡萄牙裏斯本世界博覽會。1998年是聯合國批準的國際海洋年,為此博覽會的主題為:“海洋——未來的財富”。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主題“人類、自然、科技”,參展國家和組織達到172個,為曆來世博會參展國最多的一屆。

2005年,日本在愛知舉辦世博會,這一次中國館接待觀眾570萬人次,為接待觀眾最多的展館。體現了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關注。

2008年的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是距離上海世博會時間最近的一次世博會,這次世博會的標誌性建築是水塔,同時水塔是世博園中三大主題展館之一,展覽“水,生命之源”主題的場所,為此也稱水塔館,可見人類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

中國與世界博覽會

積極參與

中國正式加入世博會的管理機構國際展覽局是在1993年,那一年經國務院批準,並獲國際展覽局確認,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以國家名義於1993年5月3日正式申請加入國際展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