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論壇:中國科技:戰略導向與體製改革(5)(3 / 3)

目前科學技術正孕育著重大突破,一係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正在深刻地改變世界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形態。關鍵的問題是,在這個重大的機遇麵前,我們準備做好了沒有?建立起了相應的體製機製了嗎?我們有這個能力去承接新的機遇和抓住機遇嗎?所以,我認為今天的話題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毋庸置疑,建國以來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科技進步和發展方麵取得的成效非常突出的,科技體製改革取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明顯的,這不用多講。看問題的話,我個人認為第一是科學技術發展或者創新,與一個新興經濟大國和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的地位來比,還存在一些差距。第二是未來我們怎樣抓住這個機遇,我們準備還不夠。存在政府有限資金的使用效率和發揮杠杆效應的問題,民間資金的聚集問題,企業主體地位建立問題等等。同時,我們也經常聽到或看到一些問題和現象:科研機構抱怨缺錢,而企業卻抱怨缺少真正好的技術,缺少真正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在企業的選擇和投入的企業發展階段上,失去了VC的本來意義。孵化器在經濟學家來講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品,民間資金投入很少。還有很多成長起來的新興企業不是投入了多少錢搞研發,而是熱衷於房地產,等等。

第三,從根本上講,這還是一個體製機製的問題。從研發到初試、中試到產業化,從資金、人才到市場,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是相互銜接的,要素都具備了,才可能產生相應的效果。大家從不同的角度講科技體製改革和創新等問題,都有自己的思路,從具體細節和某個層麵來講也都有道理。但我認為現在不是繼續爭論的時候,重要的是在“十二五”即將到來的時候,應該從國家戰略層麵來做出全麵的安排,大家叫頂層設計也好,要有一個統一的係統安排,在操作層麵要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東西,分年度和計劃推進。實際上有中央的高度重視,有幾十年的理論實踐經驗,國外也有很好的經驗和做法(這裏想說說印度模式和中國模式的問題,特別是在科技發展和創新方麵,印度有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吸收別人先進的東西,建立起好的科技發展的體製和機製很重要)。我們有條件,有基礎逐步建立起一套好的機製和製度。而相關職能部門有這個責任和義務來紮實有效地推進這一項工作。

在這方麵更多要激發民間的活力,整合其力量。要讓大量的社會資金向研發和產業化聚集,有大量的企業願意在在高新技術行業不斷追求。對個人和企業來講,最重要的一點是解決利益關係的問題。大家知道高新技術行業是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企業為什麼去投呢?民間資本為什麼要向這個方麵聚集?關鍵是要賺錢,所以我認為這裏麵的利益關係很重要。政府應在資金支持、政府采購、軍民結合、稅費政策、人才支撐等給予高新技術企業更多的傾斜,努力降低企業失敗的風險。讓更多的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真正有錢、有人、有企業、有政府的推動,我們的科技進步和創新才可以做得更好。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強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強調“十二五”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階段,講攻堅階段和變革很重要的方麵,就是要推動科技創新,隻有把這項工作做好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不能真正落到實處。

李曉西:下麵請邊校長總結。

邊慧敏:今天上午各位領導和專家發言都很精彩,隻是時間有點短,大家不能充分展開。李老師剛才也講了,以後專門找時間進行充分的討論。我們發展研究院這一年多時間做了很多事情,金帝雅論壇隻是其中一項。因為我們地處西部,在信息、渠道方麵也不是很暢通,所以李老師給我們搭建這個平台,讓我們每一年能夠定期到這裏來通過幾次討論會,我們通過這個平台向各位領導和專家討教,而且強化學校和北京的聯係,學校和各位領導、專家的聯係,對促進我們學校的經濟學、管理學的學科發展非常有好處。每一次金帝雅論壇要感謝夏老師,因為有夏老師的努力才使我們的會議順利召開。再一次感謝大家。同時受學校校長的委托,誠摯邀請各位領導和專家在你們方便的時候或者出差順路,或者專程到西南財大給我們做一些講座,讓我們見識大家的風采,而且也分享大家的真知灼見。還有幾天就是2010年元旦,在這裏向大家拜一個早年,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