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論壇:中國科技:戰略導向與體製改革(4)(3 / 3)

第二,關於這次論壇的三個命題,我們一直在思考,北京市科技體製改革下一步怎麼走?在過去10年間,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科研院所改製和曆史遺留院所穩定。如今我們必須思考如何發展。今年我們對市屬科研院所啟動了一個“雙十計劃”,就是在地方層麵考慮如何深化市屬科研院所改革,推進院所創新能力的提升。在科技創新中我們重點思考四個方麵:要充分發揮政府推動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市場配置科技創新資源的基礎作用、企業組織實施科技創新的主體作用、科技人員創新的能動作用。為了營造有利於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第一,政府應該做什麼,政府引導作用如何發揮,怎樣引導,比如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評價等等。第二,市場配置科技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如何發揮。第三,前麵專家反複強調的是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其實企業不光是自主創新的主體,還應是科技創新投入的主體,成果轉化的主體,也是科技創新收益的主體,同時還是科技創新風險承擔的主體。最後是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如何發揮,其實就是以人為本。實質就是把握好政府該幹什麼,企業幹什麼,市場幹什麼,人的積極性如何發揮,我以為這就是科技改革當中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有一個好消息,這周星期三《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條例》剛剛通過市委常委會審議,本月23日即將通過市人大的審議。去年國家批複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允許我們搞先行先試的政策試點,要搭建首都創新資源服務平台。目前,我們已有兩個命題,科研經費預算管理和科技成果處置權與收益權納入議事日程重點考慮,相關部門正在破題。

第三通報一個情況,就是李老師剛才強調的,我們北京市要成立首都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由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和北京市政府等四家單位發起共同成立,目的在於集成整合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凝聚和建設高端化、國際化科技戰略研究人才隊伍,搭建一個首都科技創新戰略研究平台,建設一個服務於首都科技發展的“智庫”,為進一步統籌首都科技資源,創新驅動發展,加快轉變首都經濟展方式、提升首都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戰略決策支撐,共同為首都的科學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包括統籌首都科技資源、科技創新促進世界城市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共分了六個研究組。目前各項籌備工作已經圓滿完成,希望能夠借這個戰略研究院的成立重點解決科技戰略導向和體製改革,希望北京市有一個好的突破。比如S1線問題就是通過政府采購推動起來的,在全國率先落實政府采購政策有力的推動了自主創新。北京市截止目前自主創新產品采購累計將突破84.5億,這些好的措施和政策希望通過專家進一步總結和提升上來,在“十二五”期間,爭取北京市的科技體製改革能夠在有些方麵破題,也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做一些貢獻。謝謝大家!

張翼:非常感謝李老師以及各位專家提供很好的學習機會,同時報告一下成都科技成果轉化有關情況。

近來,成都市科技顧問團組成專題調研組做了一次較為深入在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問題調研,得到一些階段性的認識。為什麼做這個事呢?因為我們感覺在蓉高校和科研機構科技成果比較多,211的高校有4所,還有一批在蓉科研機構,比如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等。成都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但在蓉高校院所轉化成果的情況並不太理想的。我簡要彙報一下現狀和轉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