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體製改革做了這麼多年了,大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09年我們想研究一下美國的科協社團在美國科技預算當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美國的科技預算,科協會發揮了很大作用,對經費大盤子的擬定和經費的投向,科協的意見很重要,我們想研究一下這種科協組織在美國科技預算的演變過程中地位是怎樣形成的,作用和機製是怎麼形成的,這對中國的科學經費分配與管理體製有借鑒意義。
第二,我們想請一些有代表性的協會,比如應用學科的協會等,從協會角度來研究一下國家體製,包括科技部、財政部、發改委多頭投入,做一些實實在在的工作。
何傳啟:我過去對科技界比較熟悉,但從1998年開始從事現代化研究,很少參加科技界的活動。今天來開會,等於重新學習科技界發生的事情。今天會議出了三個題目,我就第一個題目談一點認識,發言的題目是:從項目管理走向係統管理。
中國科技管理的第一個階段是部門管理或部門體製,從1949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技號稱是“五路大軍”,科學院、國防科工委、部門科技、高校和地方科技,每個部分都是獨立的,各個部門的積極性都很高。
20世紀80年代搞科技改革,中國的科技體製變為項目體製和項目管理。科學院當年提出知識創新工程,力圖在項目體製裏麵加上一塊基地體製,但是體量不大。項目管理體製,當年的提法是科技麵向經濟,經濟依靠科技,攀登世界高峰。1997年科學院提交了一個研究報告: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建設國家創新體係,提出國家創新體係六個子係統。然後科技部開了全國技術創新大會,提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但是我今天聽下來,感覺我們的“創新體係”仍然是以科技體係作為一個主導觀念。這種科技體係說白了有三個特點。一是宏觀集權,或者說是計劃體製,就是搞計劃和項目。二是微觀放活,讓科技人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三是單元的創新能力有所提高,湧現了一批創新企業。我們現在論文的總量大,專利的總量大,單元的創新能力提高。剛才馮部長講到,美國總統奧巴馬引用了中國高鐵和高壓輸電的成功故事,看來,我們的部門創新能力也不含糊,也有成功案例。
創新體係建設已經十多年過去了。目前中國的國家創新體係,看來還仍然是以科技體係為主的階段,而不是創新體係。我覺得中國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的下一步是走向第三步,走向係統管理。這種係統管理有三個要點,一是係統優化,二是利益調整,三是創新管理。所謂係統優化,就是按創新體係的概念,來優化和調整科技、經濟和社會的關係和資源配製。利益調整很重要,涉及科技發展的動力機製。不僅是科學院的利益,科技部的利益,包括大學的利益,企業的利益,科技人員的利益,怎樣調整呢?人的行為總是有動機的,尤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是靠政府和命令來創新的,是利益驅動的,需要利益調整。創新管理是關鍵。創新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創新、不同領域的創新有不同的特點。剛才馮部長說了,戰略新興產業要有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體製創新。我們說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僅要有成功的技術,而且要有成功的營銷模式和管理模式,還要與市場機製相結合,才能走向成功。國家創新體係建設,核心是提高國家創新係統的能力,從單元的創新能力到部門的創新能力,最後走到創新體係的係統創新能力的建設。這樣一來,中國的科技管理體製將從第一步部門管理、第二步項目管理走向第三步係統管理。好幾位專家提到科技管理體製要有頂層設計,我理解頂層設計就是係統設計,就是係統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