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論壇:中國科技:戰略導向與體製改革(1)(3 / 3)

現在講戰略性新興產業。我總結戰略新興產業有幾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創新驅動型,換句話說,是技術的不成熟。剛才說是試錯的過程,這很重要。第二,供給創造需求;第三,需要商業模式的創新;第四,需要產業組織形式創新。產業組織究竟是什麼政策,現在有些部門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依托既有企業發展,我認為這是沒有任何前途的思維。依托既有企業,戰略新興產業能否成為產業?我認為戰略性和新興產業是個交集。一方麵取決於科技成果轉化,從產業的角度講科技成果的轉化;第二取決於新興企業能否成長起來,不是既有企業;第三個特點,麵臨大量的體製和機製障礙。如果分析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環境,沒有一個產業不麵臨著非常嚴峻的體製性障礙。比如三網融合的問題,新能源的接入問題,新能源汽車的準入問題,生物醫藥的藥評審批和醫保目錄的問題,支線飛機和幹線飛機的空域管理問題等等,所以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當中我們強調三個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體製機製創新,這三個創新一定要結合起來考慮,要有係統性的創新的思路才能使得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起來。沿用過去老一套辦法,我認為戰略新興產業沒有出路。包括科研體製,我們的科研、科技管理這樣一些體製,基本上適應的是引進技術、消化,再創新。現在來看,有些進展,但總體上還不行。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是一個創新導向性的,也就是說要跳出原有的發展方式才行。我認為是這樣一種思路,還不是說在原有基礎上小打小鬧。否則的話,在全球競爭當中,中國有可能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曆史類似教訓非常多,當年搞集成電路的時候時間也不晚,但最後落後了。

在發展當中,剛才有同誌談到麵向個人的科研成果的收購,這個政策我認為是非常重要,這是美國80年代的時候搞的政策,就是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形成科技成果私有化,這是美國80年代當時叫“拜頓法案”,日本搞RTO,類似於美國80年代這樣的做法。我認為這是比較重要的。

第二個方麵,戰略買家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壟斷行業當中。那麼,在競爭性行業當中怎樣組織供給、把需求側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現在需要考慮創新聯盟的問題。創新聯盟是全球最成功的,是美國在80年代搞的集成電路的創新聯盟,奪回了霸主地位。創新聯盟現在關注的是它的組織形式,美國80年代的創新聯盟是以公司形式組成,解決的問題不是競爭性產品,是產業共性技術。當時要解決的就是集成電路的裝備,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的裝備、技術的研發。所以,聯盟就非常重要,強調開放。

翟立新:關於科技體製改革的問題,最近社會上的討論很多,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剛才幾位談得都非常好,很有啟發。我從三個方麵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首先,關於科技管理體製改革。這個問題有不同的層麵。剛才有專家談的具體的創新主體或者事業單位,主要是微觀層麵的管理。這個層麵也有不少問題,包括事業單位行政化的問題、科研經費自主權的問題以及幹部人事製度管理等等。在這個層麵上,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按照科學規律、科研單位的特點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