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時間與地點:2010年12月19日 北京金帝雅賓館
論壇主持人:西南財經大學副校長邊慧敏
北京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西教授
論壇特邀嘉賓
丁輝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
王小蘭 時代集團公司總裁
馮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研究部部長
翟立新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侯萬軍 國務院研究室教科文衛司副司長
胥和平 科技部調研室主任
王奮宇 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周大亞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調研宣傳部綜合處副處長
何傳啟 中國科學院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趙誌耘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
楊仁全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規司綜合處處長
張翼 成都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宏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計量經濟所室主任
何樹平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五局副主任
李曉西: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金帝雅論壇現在已經是第五次了。今天討論的題目是科技方麵的問題,主要有三個子題目:一是國家科技管理體製改革的問題,究竟怎樣改,請大家發表意見;二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困難與對策;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創新與政策。這些題目供大家參考。來的人對科技領域都非常熟悉,現在請大家自由發言。
丁輝:市科研院是一個擁有30多個所,5000多人的大型科研機構,規模上在全國地方院中名列前茅,今年的年收入有40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談一下科技體製改革和碰到的問題。
我認為科技體製改革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主體單位的定位問題。我相信事業單位改革肯定是非常劇烈的,因此我呼籲科研事業單位不要納入到現在意義上的事業機構,應定位成為一種特殊形態的機構或組織。絕大部分科研單位都必須將研究開發水平體現在應用價值上,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也不是傳統的事業單位定位了。
在科技體製改革中,至少要實現“某種程度的去行政化”。可以試一試,一個單位的院長是任命的,下屬研究所的所長全部取消級別,甚至院長也取消級別,實行聘任。現在研究所的所長有行政級別,在實施股權激勵參股入股等方麵被束縛。
在科研經費方麵,現在對於科研經費使用結構上的比例要求不盡合理,我希望通過科技體製改革能夠使科研機構擁有科研經費使用的自主權,同時關注科研經費的產出效益,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製度。就像我們院對收入的整體規劃就是1/3政府投入,1/3競爭項目收入,1/3技術轉移、技術服務收入。
關於科技成果轉化,在北京的中央科技資源很多,但是像清華北大這樣的高校,目標是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應當有中介機構或者經紀公司去轉化他們的成果,地方科研機構也應做他們技術轉移的橋梁和踏板。此外,想要將科技成果轉化,有時應直接與成果擁有的專家合作,中關村股權激勵的政策就是好方法。
諸如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樣的事情,應當走向低端。所謂低端不是技術低端,實際上是末端,是被社會和市場使用。戰略性新興產業不一定說得那麼遙遠,我認為就在眼前。
另外,我認為目前企業還沒有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應該從政策等方麵對企業加大支持。
王小蘭:我是時代集團公司的總裁,時代集團公司是中關村的企業,1984年成立,中關村1984年成立的企業到現在還剩下23家,我們是其中之一。另外,我也是北京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會長和中關村協會的聯席會議主席,對中關村的情況比較了解。協會已出了三本藍皮書,承擔了各種理論課題至少四五十個,這方麵有一些基本素材積累。時間關係,隻談觀點,不作分析了。
第一個題叫國家科技管理體製改革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