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論壇:轉變發展方式:承載力與支持力(2)(2 / 3)

首先,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是密切相關的,我認為一定程度上經濟結構的特點反映了經濟發展方式的特征。談到經濟結構,我覺得大約有這麼幾個方麵,比如說國民收入分配中的結構和比例、投資消費比例、產業結構問題等,在產業結構中更細一點說有重工業、輕工業比例和結構。從我們目前了解的情況看,這幾個結構在我們國家都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是比較嚴重的。

談到承載力和支撐力,首先涉及到一個判斷標準的問題。什麼是合理的結構,我認為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通用的標準。我覺得判斷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否合理至少要考慮三個大的方麵:一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階段;二是國家國情的特點,如資源環境、勞動力的特點;三是全球化的因素。我過去幾年也跟一些機構一塊兒做過類似的研究。從發展階段看,比如說重化工業的問題,比如說投資率和消費率的問題,我們國家處在這樣一個高速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的高投資率、重工業化程度比較高,這是必然的。但是確實經過我們的研究也發現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發現我們的二產,重工業,一個是高比重持續的時間跟其他國家相比更長,而且達到的峰值水平,遠遠高於其他的國家。比如說重工業,日本重工業最高是百分之六十七八左右,實際上我們現在已經超過了70%。另外比如說二產占整個產業結構中的比重,根據現在的預測,我國的峰值接近50%,要遠遠高於美國、日本等國家曾經達到的峰值。所以我覺得首先是從發展階段看,當前的結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與相同曆史階段的其他國家相比,好象已經過高了,原因我後麵還會提。

第二,除了發展階段以外還要從我們的國情出發。一個是資源環境。我覺得從環境來說,環境汙染的惡化狀況在我們國家非常嚴重,這個不用多說。因為這樣的發展最終影響到人民的生活、身體健康,這就離開了發展的目的。另外,環境方麵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氣候變化問題,這是我們未來會麵臨的越來越大的挑戰。前不久國際能源署公布中國去年的能源消費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了,很快能源局就發表一個聲明,說它算得不對,實際上我個人認為發這個聲明沒多大意思,像日本、美國的能源消費在不斷的減少,而我們是在持續的高增長。2009年中國超不過美國,2010年怎麼樣?2010年超不過2011年又如何呢?所以按照目前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速度中國能源消費總量超過美國,是必然的。當然,超過以後可能在今後的談判中麵臨更多壓力,我覺得應該要正視這個壓力。所以,我覺得環境的挑戰對承載力影響很大。

我本人覺得資源問題也是一個挑戰,但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這個問題好解決得多。此外,資源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經濟問題。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資源價格的上漲,很多過去無法利用的資源會得到利用。比如,石油天然氣能夠開采的量是跟經濟有關的,隨著油價的上漲,隨著能源價格的上漲,可開采的資源是會增加的。像石油,幾十年前說可開采的石油儲量40年就采完了,到現在還是40年。再比如天然氣,最近幾年美國的頁岩氣發展很快,美國的天然氣產量現在已經超過俄羅斯,成為世界第一,極大地緩解了全球的天然氣緊張。當然,我們中國的資源依存度很高,但是隻要國際政治沒有什麼大的突出變化,隻要你有經濟實力和購買力,能源資源供應問題不會很大。我相信黨中央在這方麵是非常英明的,會把握國際形勢和我國的外交關係。

談到承載力,重工業過度發展以後帶來個大問題是對就業和收入分配的影響:一個是就業環境彈性的增加。第二,在收入分配中勞動報酬的比重在不斷的降低。我覺得從這一點上,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關係特別密切。前不久我們調研,我也去了很多重化工企業,現在重化工企業讓人非常吃驚的一點是,整個廠子轉一圈沒幾個工人,像鋼鐵、化工、電力,主要是資本密集型的。所以,從以人為本,解決我們國家大量的就業,解決收入分配問題出發,重工業比重過高不符合我國的國情,不合理,這是絕對是值得注意的。你去很多城市,很多城市的市長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服務業的發展都是掛在嘴上,做報告用的,真正全身心的精力都是在基礎設施、搞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