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論壇:中國經濟企穩向好:邊界與效應分析(5)(1 / 2)

剛才講到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奧巴馬很在意這塊,通過新的增長點來拉動,但是據我們了解,這種新興產業短期內不可能起來,包括能源、環保產業等各方麵。新增長點即使找準也有一個過程,何況有沒有可能性還比較難說。比如說康菲石油公司說油價漲到150美元以上,環保產業、新興產業才有比較大的動力發展,這些東西都隻是說法。至於金融方麵,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問題是比較多的。多數大的銀行、投行都認為現在有些資產根本沒處理,放在那裏,有可能擴散,這塊有點像炸藥一樣,下一步怎麼辦還不清楚。我們找到一份美國國會監測小組8月底的報告,有一句話很有意思“有毒資產是長期形成的,指望一夜之間消除是愚蠢的”,它認為“有毒資產已經減弱,或者美國金融體係不是有毒資產,這些觀點同樣是愚不可及的”。第二個是商業資產的風險,現在美國所謂的金融機構最擔心的是商業資產的風險,因為商業資產的量比次貸還要大一些,現在美國東部最大的商業地產商也出現了問題。當然,政府在救他們,有可能比原來的次貸要好一些。原來的問題主要是租房地產,現在是商業地產,比如說辦公樓宇、賓館這方麵,中小銀行貸款的一半都是與商業地產有關,所以商業地產出問題容易引致更大問題。第三是次級貸問題。第四是貸款,我們和發達國家不一樣,貸款是沒有起來的,雖然其他指標在好轉,但是貸款基本上沒變。第五個方麵,少數投行像高盛一下子出現了巨大的盈利,但是我看美國人對高盛非常厭惡,它是標準的裙帶關係,大概是這些方麵。

第三個問題,談談對外貿本身的看法。從長期來看,我們也做過一些研究,感覺中國這樣的大國實現工業化,中國今後外貿應該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我們現在外貿占世界的比重也就是8%,按照一般國家工業化的規律,我們這麼龐大的經濟體,15%或者冒一點,20%,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的趨勢要把握好。外貿確實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品牌、外貿增長方式的問題,關於品牌,商務部也在推,也有一些想法。經濟發展到這個階段,想培育那麼多品牌,不是一下子就能培育起來的。比如說雅戈爾,雅戈爾在這個行當裏已經是龍頭老大了,為什麼你不搞自己的品牌,問了它半天,但是它現在隻能這樣,好多東西還是貼牌。看來五年、十年之後能有很多自己的國際品牌,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這是個現實,就是把企業的現實和經濟發展階段結合起來,這還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另外,對下一個發展階段我想提一個長期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的問題。中國的貧富差距是非常大的,鄧小平的那句話我認為非常好,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共同富裕。我覺得差距到了現在應該是個轉變點,所以我認為國家應該把共同富裕作為國家大的戰略提出來,我們現在很多政策也在往這些方向走,但是沒有一個統攬的東西,當然這絕對不是平均主義的觀念,在不抵觸財富創造力的情況下,不抵觸社會發展的情況下,相對的公平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有利於國家增長潛力的發揮。

王忠明:今天這個論壇,也是創新。4萬億也罷,還是7萬多億也罷,都是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成本,而且遠遠不止這些。既然有所支付,就得有所收益,這個收益到底是什麼?我覺得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不是比以前更聰明了。我們要複蘇,要複蘇一個什麼樣的經濟形態?還是高消耗、高汙染、高投入的模式?如果那樣的話,就說明我們沒有足夠的聰明,我們跟西方,特別是美國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拉大,這種風險是存在的。如果我們能夠在這方麵做得更好一些、更加理性一些,那麼我們企穩向好的邊界就會進一步拓寬,我們的效應就會更加的大,我們付點代價,就是非常值得的。

現在的跡象表明,聰明和愚蠢在交戰,有很多方麵讓我們感覺到了聰明在抬頭,也就是說我們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從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當中,我們可以完全破除這樣的迷信,所有純粹自由市場經濟事實上是不存在的。人類社會隻要有政府,隻要有國家存在,就不可能有純粹的自由市場經濟,因此我們的改革就應該有自己的一份清醒。如果結論是,美國搞金融創新,弄了危機,我們還搞什麼創新,我們還搞金融改革幹嘛?這就愚蠢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相關性雖然使得我們已經可以認知純粹的自由市場經濟是沒有的,但是在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當中的行為反映,我們看到,不同階段、不同深度的市場經濟的國家表現不一樣,同樣是政府救市,同樣需要聽證,別人需要還錢,而我們是大把的錢扔到三大航空公司,也不需要做出任何的解釋,這裏需要進行製度的建設與完善。為什麼虧損,也不需要歸還。爆發華爾街風險的風險依然是存在的,這種認識是非常重要的,是決定我們企穩向好的邊界與效應的一個重要因素。

現在對4萬億投資有很多議論,我認為需要辯證的把握。國際金融危機情況下,百年不遇、是來不得從容不迫的、所謂的可行性研究,我們又是個發展市場經濟沒有太多經驗的國家,做出應急的措施是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的。這個階段過去之後,現在突然發現,4萬億拯救不了就業,於是又出了“國六條”,現在又是二十九條,發現還是要發展民營經濟,發展中小企業,這就是國際金融危機對於我們的教育,使得我們學得聰明起來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