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這個進程是必然的。隨著中國經濟大量的拓疆開土,大量的中國經濟走出去,中國文化走出去,一定伴隨著我們的人民幣國際化,這是毫無疑問的。當年英國如果不是輸出英鎊,也成為不了世界金融中心;紐約不輸出美金,也不可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今天我們應當學會用人民幣去購買美國的國債以及其他價值。因為要買美國國債,如果用美金購買,事實上是沒有控製力的,而我們自己的經濟成長至少下一個二三十年,我們自己是有控製力的,我們是知道人民幣姓什麼、名什麼,我們是有把握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更好地在國際交往中發揮人民幣的作用,上海才可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通過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應對,全民普及經濟原理,整個企業界、經濟界從中對一些原理有更加真切的認知和把握,我們才可能有更大的邊界和效益。
趙長保:很高興有這麼一個機會向大家學習。剛才大家聊了很多宏觀經濟的問題,我在這兒聊一點農業和農村的問題。
去年下半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到中國,和整個經濟形勢一樣,去年農業本身也發生了一些問題,有一些重大的安全事件,對產業打擊比較大,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所以當時搞農業的人和搞經濟的人看法差不多,都是悲觀的論調占主流。今年到現在為止,我覺得咱們這個標題不僅僅切合農村經濟的實際,同時也切實農業發展的實際。過去三個季度農業的發展形勢應該說比我們預計的要好,而且從農業、農村來講,這幾個季度基本上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一季度是跌入穀底,到二季度的時候進入到止跌回穩,三季度慢慢顯示出企穩向好的勢頭。
具體表現在幾個方麵:第一個是農產品進出口。金融危機對農產品進出口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一季度、二季度,我們的農產品無論是從進出口總額,還是出口額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是下降的。但是二季度和一季度不同的是,回落下降的幅度在縮小。按照現在的趨勢來判斷,到10月底最遲到今年年底,進口和出口就可能是正值,這也是一個明顯的變化。
第二,農產品價格的變化。農產品價格從2006年7月份一直到今年7月份,總體上是呈現“倒V字形”的變化。2006年7月到2008年8月價格一直是上升的,從2008年以後農產品價格就往下走。這個價格的周期和國際農產品方向是一致的,但是跟國際相比,我們下行的幅度比它要小,因為這段時間農產品的價格政策、收入政策有些變化,所以幅度比它小。到今年7月份以後,農產品價格又開始往回升,這裏有季節因素的影響,但更主要的是表現在政策層麵,比如說應對金融危機,國家提高了對農產品收購價格,增大了國家的收儲力度,這樣的政策對恢複農產品市場的穩定,提高農民的收益發揮了非常好的效果。從這上麵來講,在應對金融危機當中,國家采取的措施是非常有力的。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前幾年“倒V字型”的走勢就可能出現“N”字型。
第三個是鄉鎮企業的變化。去年年底全國鄉鎮企業有15多萬家倒閉,個體工商戶14萬家關門。今年前兩個季度,鄉鎮企業的增加值和出口交貨值都是在下降,但是出口交貨值的下降幅度在縮小,一季度是10%,二季度是6%、7%的樣子,都在縮小,是一個好的現象。同時根據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的數據,有關宏觀經濟的指數,包括企業的一些指數總體上是在上升的。根據工商局的統計,三季度以來個體工商戶的開戶數是明顯增加的,從農村金融產業來講應該說是呈現出飛升的勢頭。
第四個是農民就業的變化。年初的時候媒體報道了2000萬農民工受到影響的數字,這個數字來自於我們這裏。後來統計局和我們一起做了會商,最後得出來的數是有1800萬農民工直接受到了影響,如果再加上新年新增的就業人口,整個的就業壓力是非常大的,遠遠超過我們正常年份一年所能吸納的就業人數。所以,年初對就業的判斷是最重要的。但是過了半年,從這塊看,稍稍有點超過我們的預料,比如說農民工到2月底的時候回城就業率就已經是85%了,到上半年的時候,我們統計實際外出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是有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往年要低,但是還是在增加的。他們這些人出去沒有問題,但是工資收入是不是增長不是特別清楚。一些案例性的調查,說收入和去年相比有一點點降低,但是出去是肯定的,從就業形勢來講比我們想象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