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論壇:中國經濟企穩向好:邊界與效應分析(4)(3 / 3)

李曉西:是不是能增加一條,環保產業呢?

夏光:環保產業本身就是拉動內需的一部分,環保產業就是治理汙染、改善環境,它本身就是增加GDP,它就是增長極。一共有七條好處,我這裏濃縮為兩大條,叫做“雙重使命”,當然可以再展開把它拿出來另外分析也可以。

最後一條是建議,就是在製定“十二五”規劃中,建議把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高度融合作為我們製定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和環保計劃核心的思想,不再過多地強調到底要多少經濟、要多少環保,不是這麼個關係,而是融合起來,有多少環保就會促進多少經濟,要改成這麼一種關係,兩者促進的關係,這裏當然有許多具體的事情要做。

第二個建議,提出一個概念,叫環境保護的綜合國力,或者叫環境保護的國力。現在看來咱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方麵逐漸成為世界大國,人家也認,但是環保方麵我們在世界上是弱國。根據韓國的報告,咱們綜合國力在世界上排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可是我們環保方麵的能力在世界上排在第十八位,遠遠達不到第二位的程度。咱們確實也是這樣,經濟上快超過日本了,但是我們環保的力量,比如說環保的法律法規,每年投資的環保隊伍的管理能力、資金的支持能力都差得很遠。所以我們把它叫做環境保護國力,要極大地增強,從“十二五”開始要增強,包括政策領導力、科技支撐力、環境管理能力、執法力度和老百姓的環境權利,這些都統稱為國力。

楊正位:產、學、研相結合,非常好。因為我自己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很多問題,找理論依據,提升對經濟問題的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創新性的經濟學家,多數都是既懂理論也懂實際的,比較典型的是凱恩斯,一直到死,都為他的國家經濟政策做貢獻。關於經濟形勢分析,根據題目要求,我想談三點。

第一,關於中國經濟大的判斷問題,我覺得企穩向好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是短期的問題;眼光放長遠一點,中國的經濟至少還有二三十年的高增長趨勢,到2040年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城市化的需求,一年幾萬億,對我們國家經濟增長拉動7%、8%應該沒有問題大,且需要若幹年。當前隻是小的經濟波動,我們自己的市場完全有容納能力。當前雖然外部的需求不太好,但是我們自己還有空間,完全可以支撐高增長,是有曆史依據的。從經濟發展史來看,比如說美國,當時發展主要靠內部市場,那個年代國際市場還不是太重要的。咱們的市場空間比美國、歐洲都還大,所以我們國家的增長應該是不成問題的。我不太讚成說政府幹預得比較多的話有些周期就延緩了,因為經濟是有周期的,有些時候甚至造成了長期的危害,像房地產市場,現在擔心房價降下來對經濟造成很不好的衝擊,但是我們持續的把地方利益和房地產價格勾在一起,像美國用地產泡沫吃飯,這種後果是非常值得擔憂的。

第二,簡單談一下外需問題。前一段時間我們有幸跟著國研室去美國,對美國的金融危機有了比較全麵的了解。總的感覺是在三、四季度,有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會實現正增長。但是對前景普遍是非常擔憂的,我們當時歸納了幾個方麵,第一個是金融風險,這是他們擔心的最大問題、最大變數;第二個是消費,它的消費是不太可能起來的,因為它的收入因素、各個方麵的因素,借用彼得森國際研究所所長的一句話,下一步有可能儲蓄率會提高得比較高,但是消費率會下降3個百分點以上,這對它經濟影響比較大;第三個是失業的問題,普遍預計要到明年底或者後年有可能才到底;第四個是經濟增長的支撐好多是靠短期的政策刺激,比如說買首套房給8000美元的支持;第五個靠外需和內需,內需已經沒什麼戲了,美國人特別盼望外需來推動它的經濟,但是外需在目前的情況下是很難起來的。總統經濟顧問、很多政府官員說,美國要從消費主導轉為出口主導,我認為這是比較可笑的。而且從曆史經驗來看,我個人覺得,外需它已經持續下降十年左右了,一兩年之內是不可能好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