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現在有一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各地地方政府都有一個融資平台,現在商業銀行就認為最大的風險都在這個平台上。
曹文煉:平台本身沒有風險,金融和財政得結合起來考慮。銀行業看得很清楚,如果有風險就是財政拿不出錢來,財政斷收了。現在我們的試點很多,有綜合配套改革,每個地方似乎都有特色,但都存在圈土地、要政策的傾向,應深入研究政策的利弊,研究財政上如何創新,金融上如何創新上。還有一個是擔保公司問題。現在各地搞的中小擔保公司很多都是金融機構出來的人,本來金融機構完全可以進行分析,進行風險識別,而通過擔保公司在中間加幾個點,就可賺一筆錢。擔保公司從財稅裏要了稅收的補貼,又要了營業稅的減免。這個問題很值得關注,我建議對一些小型和微型企業,在金融危機期間豁免兩三年的所得稅,這沒有多少,不到地稅的5%,若再考慮征稅成本很大就更應減免了。
賈康:一個小企業得到的好處就是幾千塊錢,它解決不了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問題,就是在邊際上讓它稍微寬鬆一點點。
曹文煉:最後一個問題,“十二五”規劃把節能減排作為指令性指標,很好,有些人建議能不能再增加消費性指標,比如,解決收入分配不平均能不能列為一個指標,消費率能不能列出一個指標,消費率每年提高幾個百分點之類的,請大家討論。
李曉西:剛才曹司長已經講到中小企業信貸了,下麵請吳處講講。
吳義國:很高興參加這樣一個會。我對上麵各位企穩向好的判斷都讚同。
我今天主要講講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情況。從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來看,趨勢也是這樣。應該說中小企業對這次金融危機的反應是最快的。去年3月份,我們這個司從國家發改委整建製地劃到工信部了。正是去年3月份,沿海地區出現了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倒閉的問題。現在看,企穩向好的時候又是民營企業走在前麵。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指標看,國有企業的利潤狀況同民營企業相比還是有差距的,民營企業現在的利潤狀況都是走向正增長,達到五點幾,而國有企業同比還在下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占經濟總量的比重比較大,根據國際統計局的數據,工業規模以上產值占到了將近70%,稅收也占53點幾,它的發展趨勢確實也從一定的層麵上反映了整個經濟的狀況。
在應對金融危機的一係列政策中,4萬億也好、信貸資金的流向也好,我們更應該關注它的結構問題。實際上,占經濟總量這麼大的中小企業,得到時的財政和信貸資源與它的貢獻是非常不匹配的。銀監會統計指標,是按照500萬元以下的貸款,就視同撥到小企業貸款裏,這有問題,因為寶鋼這樣的大企業也可能有500萬元以下的貸款,而且也有重複貸款。我們老講小企業貸款難,可能也有這個關係。當然這個數據也沒有更確切的,但是確確實實流向中小企業的比例與其需求、作用相差很大。我建議下一次咱們再搞這個論壇,請一兩家民營企業來參加,現身說法,實證研究一下。
在經濟危機裏,很早就談結構調整,為什麼看不到明顯的成效?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大家都意識到產能過剩的問題、結構調整的問題。但是結構調整,從我個人的角度上看,比如說像鋼鐵,我們調整的方法是多少噸以下的項目不上,就是一種管製和許可的辦法。唐山是鋼鐵比較集群的地方,真正拿到國家許可的就那幾家,大量的企業沒有拿到,當然它也照樣在發展。原因很簡單,有地方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有利益,如果說掙不到錢,那麼多錢能往那裏投嗎?節前我去河南安陽鋼鐵廠,它後麵有幾個民營企業都在上項目,但是聽它一說,它的投向基本上是和它原來的產品都有產業鏈價值的關係,因此它認為它投下去沒有問題。這些民營企業更關注市場,關注它未來的發展,地方政府對它的影響力也是很有限的,因為它的錢是它自己的,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是許可,允許你這麼做。所以現在不光鋼鐵是個例子,水泥所有這些過剩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