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利用現在非常好的時機,把工作重心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上。這是好事,過去想做的很多事情現在看起來機會都來了。一個是調結構壓縮過剩產能,金融危機來的時候誰也不敢壓縮產能,大家先要過日子、保穩定,現在有機會了。再一個就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給自主創新更大的支持。十大產業振興規劃裏麵都有對策,這方麵怎麼樣推進,有很多文章可做。
前一段時間在商務部座談過一次,自己也說了一點研究者的體會。中國人現在講世界製造工廠,但是自己沒有幾個像樣的品牌。玩具市場,我們製造業提供的產品是世界份額的75%以上。但是真正有高附加值的品牌,像芭比娃娃這些東西,高科技的都在別人手裏。中國人加工完了產品出去賣了高價錢,但絕大部分利潤都是外國人拿走了。有沒有可能政府搞點基金在這方麵加強引導,促使這些製造業,這些微觀主體更積極的試,出一些類似品牌效應的東西。中國早晚得走這天。還有在婦女用品市場上,中國製造了這麼多的服裝和化妝品,就是打不出自己的品牌。現在國際上出現金融危機,中國國際地位不斷的提升,給中國人更多的信心,政府在這方麵做的事情可以有很多。商務部的同誌說,過去多少年中國的棉紡和絲綢的工藝完全過關了,在技術方麵不比別人差,要趕快抓住品牌。隻要在品牌方麵有突破,不相信中國人衝不出來。政府應如何轉變發展方式、提高附加值,吳敬璉老師提了很多建議。“微笑曲線”的兩端,一端是研發和設計,另外一端是品牌營銷。並不是每一個占領兩端的產品一定要有別人的高科技,其實很多不是,就是很多綜合因素結合在一起,對小孩的,對父母的,還有對老人的。中國擴大內需就需要很多家政護理人員,需要養老院,這些東西隻要政府給一定的政策引導和扶持,民間會把這些事情做起來的,很多內需就打開了。中國現在一方麵城鎮人口都需要有家庭護理,另外一方麵找不到人。還有對中國男人用品的市場也要關注。男人並不光是喝酒抽煙,除了現在有些人開始注意服裝之外,那些強身健體的中草藥等東西,也是有市場潛力的,就是沒有品牌。讓市場給予管理部門更多的的推動力。我覺得現在沒有通縮壓力,也沒有通脹壓力,可以相對從容一點,各個部門都做好產業規劃,種種政策手段支持,讓政府部門把更多地把事情做起來。
還有一個是深化改革,這方麵的文章非常多,發改委的同誌是既管發展又管改革。我覺得反壟斷的事情應該趁這個機會做,怎麼樣剔除國有企業靠國家特許壟斷拿到的、超高的收入?既然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製度,也有5%、10%上交資產收益的製度,怎麼進一步合理化?很多媒體上都在炒“抄表工10萬塊錢”的問題,其實一點都不新鮮。不是抄表工的問題,而是他那個行業裏的任一個正式職工,看門的也好,是在家養病的也好,一個月就一萬塊錢,一點不新鮮。收入分配這關先要過反壟斷的關。進一步深化改革,大家的共識在提升。比如說電力行業的廠網分開,鐵路方麵的國際經驗有沒有可能逐步引進來。這邊跟著的就是價格機製,煤價都放開了,死按住電價能好得了嗎?各種各樣的矛盾防不勝防,應該在這方麵下決心,把改革規劃好。我覺得資源稅應該積極考慮了,前幾年是物價持續上升不敢推,然後經濟急跌了以後,當時穩定壓力太大,也不敢推。現在還不推,等什麼?等下一輪物價走高的時候又推不了了。現在絕對是一個最有利的時機。要盡快研究開征並付諸實踐,要把研究的結果放到具體的操作方案上。
進一步講,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趁這個機會進一步推進配套改革。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了。我們要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方麵有一些戰略性的考慮。比如說配套改革方麵,現在可以考慮行政方麵可以做什麼事了。中央文件已經兩次專門說到減少行政層級,而且在去年的文件裏麵,說了財政的省直管體製,說明了有條件的地方都可以建立省財政直管體製,實際上就是行政體製改革。行政體製改革在這方麵實際性的推下去,必然牽扯到政治體製。政府職能和行政相關的,這些事情如果處理好,可以打開中國漸進改革空間。昨天晚上看了一下《中國大趨勢》,作者認同中國獨特的道路可以完全不同於西方已有的模式,他指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互動和平衡。美國的進步時代也是在不聲不響的,在改良的情況下解決了基本的製度框架。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能夠在環境比較相對寬鬆,大家都沒有恐慌心理的時候,引入一些中長期的改革,像發改委這樣站在全局高度,有效的把短期的事情和化解中長期矛盾的事情結合在一起推進,就很必要了。談這些想法,請各位批評指正。